專訪Uber台灣總經理/扭轉消費者叫車、外送習慣!「划算到用戶非訂不可」
【文.李宜萱】
Uber來台十年歷經兩次因應政策大轉型,促進多元計程車的跳躍性成長,會員制Uber One貢獻台灣總訂單佔比更是全球第一。《天下》獨家專訪Uber台灣總經理楊麗達,解析會員制成功祕訣和Uber如何攻下消費者的「心佔率」。
目前台灣每4位Uber乘客就有1位Uber One會員,而每3位Uber Eats用戶也有1位是會員,「台灣人熱衷成為Uber One會員的主因是,有把價值做出來,」今年3月上任、澳洲籍Uber台灣總經理楊麗達分析。
台灣用戶樂意花錢變會員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分析,Uber和台灣大車隊的策略雷同,前者結合Uber Eats推出會員制,後者近年積極推出洗衣、居家清潔等服務,都是透過民生需求結合移動事業達到綜效。
Uber進軍台灣十年,總給人衝撞體制的叛逆小子形象。「台灣的故事在Uber內部非常有名,因為非常戲劇性,」楊麗達提高聲量說,年資平均超過5年的台灣團隊,以充滿勇氣和韌性聞名。
合法之路,從共享變小黃
透過app科技叫車的Uber來台,衝擊計程車產業。起初因未登記為汽車運輸業載客,2017年遭交通部重罰8.31億,只好轉向與租賃業者合作。然而2019年12月上路、俗稱「Uber條款」的「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03-1條修正案,要求與Uber合作的駕駛必須考取計程車執業登記證,促使Uber再改與計程車隊合作,並輔導Uber駕駛轉為多元化計程車,才終於合法。
台灣運輸業移動科技派遣平台協會秘書長曾弘義觀察,台灣是少數成功用法規馴化Uber的市場,「Uber在台灣已非原本的共享,而是計程車業者。」
Uber目前在台灣與24個車隊合作,車輛數僅次於擁有2.3萬輛的在地龍頭台灣大車隊。一如《平台假象》書中提到,Uber在市場存續的先決條件是車輛數,夠多,才能與在地龍頭抗衡。
面對近期裕隆併購Line Taxi,引發叫車平台大戰開打,楊麗達淡定說,「裕隆收購不會增加Line Taxi的司機數,台灣大車隊和Uber仍是目前市佔前兩大。」
多元計程車翻倍躍進
也因為把駕駛交給合作車隊管理,台灣Uber推新服務的速度自然比其他國家慢。「合作車隊必須將營運計劃送交當地交通監管單位審查,速度雖然慢,但我認為很穩定,」楊麗達說,台灣做法與日本、西班牙和義大利比較相似。
中華民國汽車運輸業駕駛員全國總工會理事長鄭力嘉認為,Uber重視台灣市場有目共睹,不過Uber並沒有直接經營車隊顯示長期經營的決心;他也呼籲,Uber向駕駛抽成25%車資,非常不友善,應思考如何更照顧駕駛的勞動條件。
不過Uber的合法之路,也促進多元計程車的跳躍性成長。根據交通部營運狀況調查報告,2019至21年底,國內多元計程車翻倍成長來到17878輛,佔總計程車數近2成。
如果可以,明天就想推共乘
她觀察,像台北內科、新竹竹科上下班塞車嚴重,要是能有乘客共乘服務,不但減少路上車輛數,也能降低民眾乘車價格,「Uber不少市場都有共乘服務,如果可以,我明天就想推共乘,」楊麗達興奮地說。
Uber台灣公關總監潘瑞蓮分享她到舊金山出差的Uber共乘經驗。當她送出搭車需求,要是附近有同路線、願意共乘的乘客,app將跳出通知詢問,「想節省車資嗎?你會是最後一位上車、第一位下車的客人,」她雀躍地說,原本從飯店到辦公室車資要價11美元,因為和其他人共乘一輛車,只需付3塊,不到三分之一的價格。
然而現階段台灣「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明定,計程車只能在核定營運路線、區域內共乘。「當然有討論空間,」台北市公共運輸處一般運輸科長洪瑜敏表示,等Uber提出具體的共乘方案,再就現有法規討論試辦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2024總統大選,最大規模民調解密:近半民眾憂開戰、「九二共識」市場萎縮
十年失去40名消防員 明揚大火燒出企業防災荒唐:錯把最後防線當唯一防線
45歲主管為何選擇離開待16年外商?中年轉職,你該知道的5件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