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建銘失言風波延燒!柯文哲親吐「在民進黨不是個案」

陸海警船隊現蹤金門南方水域 海巡署強力驅離:停止危害航安行為

女性職場瓶頸 玻璃天花板非頭號問題!企業想留才得更重視「這些制度」

2002年3月8日,《性別工作平等法》正式上路,實施迄今將滿21年,在促進性別友善的這條路上,台灣職場,繳出了一張什麼樣的成績單?示意圖/ingimage
2002年3月8日,《性別工作平等法》正式上路,實施迄今將滿21年,在促進性別友善的這條路上,台灣職場,繳出了一張什麼樣的成績單?示意圖/ingimage

【文.林信男】

2002年3月8日,《性別工作平等法》正式上路,實施迄今將滿21年,在促進性別友善的這條路上,台灣職場,繳出了一張什麼樣的成績單?

根據勞動部於2022年3月發布的「性別勞動調查統計」(調查時間為2021年9月),企業對於安胎休養、產檢、產假等多項「母性保護相關假別」,同意員工申請(或有提供)比率,明顯成長;員工規模10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設立托兒服務機構或提供托兒措施者,也較2016年上升17.1個百分點,來到68.7%。

若純粹就上述「性別勞動調查統計」結果來看,台灣職場的性別友善程度,似乎已明顯改善;不過,實際詢問女性上班族對此事的看法,便能感受到,台灣職場在性別友善方面,仍有許多進步空間。

勞動部於2022年3月發布的「性別勞動調查統計:僱用管理就業平等概況調查」,調查時間為2021年9月、對象為事業單位,回收有效樣本共計3047份。(資料來源:勞動部、記者林信男製表)
勞動部於2022年3月發布的「性別勞動調查統計:僱用管理就業平等概況調查」,調查時間為2021年9月、對象為事業單位,回收有效樣本共計3047份。(資料來源:勞動部、記者林信男製表)

由《今周刊》和104人力銀行合作、於2023年1至2月執行的調查顯示,在可複選的情況下,受訪女性上班族認為,自己在職場上,最容易遭遇的瓶頸,前3名依序為「白天上班、晚上顧家,疲於奔命影響工作表現」(55.0%)、「因生育中斷職涯」(54.0%),以及「中斷職涯後,想重回職場卻無法銜接」(47.7%)。

而探討性別平等時,經常被拿出來討論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在本次調查列出的16個「瓶頸選項」中,名列第12,並未落在「前段班」範圍內。

女性上班族3大瓶頸:因生育中斷職涯、蠟燭兩頭燒、難重返職場

透過交叉分析可得知,29歲以下的女性上班族,雖包括已生育和未生育者,但她們多認為,職場上最容易遭遇的瓶頸,是「因生育中斷職涯」(62.8%)。對此,104集團行銷長張寶玲解讀,受訪者的回應意味著,「一方面,或許是自身遭遇;另一種可能,則是周遭女性同事,遇到這種情況。」

對30到39歲的受訪者來說,「因生育中斷職涯」(58.2%)和「白天上班、晚上顧家,疲於奔命影響工作表現」(57.7%),分占她們覺得最容易遭遇的職場瓶頸1、2名。

40至49歲的受訪者,認為「因生育中斷職涯」是職場瓶頸的比率下降(47.5%),但覺得自己「白天上班、晚上顧家,疲於奔命影響工作表現」的比率,仍高達57.1%。張寶玲形容,這種情況,猶如「挺過一道關卡,但另一道關卡還在。」

至於50歲以上的受訪者,將上述兩項關卡視為職場瓶頸的比率降低,但「中斷職涯後,想重回職場卻無法銜接」(67.0%),一躍成為最大瓶頸。

張寶玲分析,女性在職場上遭遇的壓力,是階段性的,29歲以下者,可能才剛步入婚姻,要滿足家人對「好媳婦」的期待;30到39歲,歷經懷孕、生子,壓力持續攀升,甚至會考慮,要不要離開職場,當「全職媽媽」?假如真的成了「全職媽媽」,又會擔心,因育兒造成的數年「空白期」,恐讓自己難再回歸職場。

不同年齡層女性,自認在職場上容易遭遇的瓶頸(可複選、調查對象為在職或待業中但有全職工作經驗的女性、共計取得1034份合格樣本)。(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
不同年齡層女性,自認在職場上容易遭遇的瓶頸(可複選、調查對象為在職或待業中但有全職工作經驗的女性、共計取得1034份合格樣本)。(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

托兒、托老需求迫切 企業應正視

那麼,企業要提供哪些措施,才能減輕女性上班族的擔憂?

由104調查可得知,女性上班族心目中,有助改善職場瓶頸的措施(可複選),前3名依序是「提供優於法律規定的假期,例如:生產假、流產假、陪產假、家庭照顧假、育嬰留停等」(53.6%)、「提供彈性工時」(46.5%)和「更平等的績效考核制度」(44.3%)。

女性上班族認為,有助改善職場瓶頸的措施(可複選)。(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
女性上班族認為,有助改善職場瓶頸的措施(可複選)。(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104對「用人主管」的調查,以上3項措施,雖也落在企業「已實施」的女性職場瓶頸改善方案前3名;但,女性上班族所期待的「提供托兒、托老等照顧津貼」(43.3%、名列第4)、「提供托兒、托老等相關設施」(40.9%、名列第5),都不在企業「已實施」的女性職場瓶頸改善措施前10名中。

此外,「用人主管」調查亦指出,本次受訪的9類產業,有13.8%,未採取任何104列出的女性職場瓶頸改善措施(共計16項)。換言之,這些企業或許有配合《勞基法》規定,但並未特別針對性別友善,規劃、執行相關措施。

企業針對改善女性職場瓶頸已啟動的措施(可複選、調查對象為企業人資或用人主管、共計取得1045份企業樣本)。
企業針對改善女性職場瓶頸已啟動的措施(可複選、調查對象為企業人資或用人主管、共計取得1045份企業樣本)。

內、外部支持力量 助女性取得工作與家庭平衡

整體觀之,現階段,台灣職場的性別友善程度,未臻理想;因此,許多女性,會藉由各式各樣的「支持力量」,讓自己獲得喘息空間,進而能夠在職涯發展和家庭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所謂「支持力量」,每個人的定義,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但,可大致分為來自組織「內部」,以及組織「外部」的支持力量。

例如,家樂福永續長暨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認為,她在推動「食物轉型計畫」的過程中,來自組織內部的支持力量,是主管願意充分授權;而來自組織外部的力量,就是許多非營利組織夥伴的支持。

遠東SOGO董事長黃晴雯則強調,女性在職場上面臨的最大課題是「家庭」;因此,若想得到兼顧家庭與事業的支持力量,就要思考,「如何讓家人變成『神隊友』?像我就有『神隊友』家人,我先生是最強的支持者。」

如果把對支持力量的討論,提升到政策、制度層面,張寶玲不諱言,台灣的公共托育系統,仍待改善,上班族周一到周五工作,禮拜六、日要陪小孩,且未必有家人能幫忙,導致許多為人父母者,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所以,托育系統很重要,想像一下,如果有政府機構,能提供假日托育服務,就是很棒的支援。」

「企業徵才,不可能不招募處於適婚、育兒年齡的女性,若想留才、攬才,就應思考,用什麼方式,能讓員工『安心生、放心養』,在家庭和工作間取得平衡,使員工覺得,這是家體恤員工的公司,他們才會想要留下來。」張寶玲說。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台積電唯一的月亮」張淑芬,用笑與包容成為她的力量:不是不爭,而是人生不是什麼都要贏

四股力量讓她的「玻璃天花板」變薄!104總座黃于純職涯路走得穩:替別人著想、為自己而活

從國發會主委到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如何變身為高年級CEO 找到人生下半場的志業?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搶扶養90歲父節稅 「1原因」哥哥贏了!父母離婚爭孩免稅額 聯絡簿簽名成關鍵

你報稅了嗎?隨著納稅季來臨,民眾在扶養親屬實務上容易出現「重複申報」的案例。高雄國稅局提醒,家人之間若同時、輪流照顧扶養直系尊親屬,各納稅義務人可透過協議,由其中一人申報扶養親屬免稅額,除可調和納稅義務人最適稅負,又能避免紛爭。

吃小孩剩飯就可能中!「腸病毒」噴酒精也沒用...網傳吃冰能治療?食藥署說話了

夏天是腸病毒盛行的季節,民眾多認為只有幼童會得到腸病毒,但其實大人也會中鏢!小兒科醫師林智葳透露,已收治多位感染腸病毒的患者,而且不只小孩,連大人也得到,且症狀未必較輕微。

薪水是基本工資的3倍 仍負擔不起生活費!這群Z世代活在經濟最好的時代 為何日子還是苦哈哈?

生在就業市場強勁的時代,為何這群人老說「負擔不起生活」,經濟壓力讓「Z世代」幾乎喘不過氣。 何謂「Z世代」?1990年代中後期(約1997-2009年間)出生的族群,被稱為Z世代(Gen Z),龐大的「財務焦慮」令他們感嘆生錯時代,認為老一輩的生活要容易得多;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這些15到27歲的年輕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台股3月大好時…他預告將泡沫!實戰38年如何看到轉折點?拆解520後行情重點

台股近期震盪劇烈,不少投資人擔心是否會面臨大幅修正,如何觀察泡沫訊號?專家又怎麼看520 行情?

現在跑都算慢了…封測廠中國大撤退 為何從日月光、力成到京元電都走了?

全球半導體後段測試龍頭京元電,突然宣布賣掉中國蘇州廠,引發業界關注,究竟中國半導體產業發生了什麼事?

比亞迪銷量超越特斯拉、歐洲每5輛就有1輛陸製...德國汽車教父:已被逼到窘境

「今年,將是『它』的勢力大幅改寫全球版圖的一年⋯⋯。我們,正處於一個進退維谷的窘境。」說話的是歐洲汽車研究權威機構波鴻研究中心主任、德國汽車教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