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式應援進韓國!壯壯宣布加盟水原足球俱樂部 喜曝新隊服照

星巴克限定2天買一送一!這品項引網友論戰:椰肉沒味道很正常

為何經濟成長薪資卻凍漲?台灣GDP太依賴「3件事」讓你看得到財富但吃不到

台灣人的薪資呈現凍漲,非新聞當事人。 示意圖/ingimage
台灣人的薪資呈現凍漲,非新聞當事人。 示意圖/ingimage

【撰文・林信男】

2021年,台灣無論外貿、投資或消費,皆表現亮眼,帶動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突破6%,創11年來新高;然而,受俄烏戰爭爆發、通膨高漲,以及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啟動升息循環等因素影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預測值,不僅遠低於去年,估計2023年,仍會繼續面臨下行風險。

根據主計總處預測,2022全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3.06%,較前次預測下修0.7個百分點,且預期2023年經濟成長僅2.75%,較8月預測下修0.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2021年台灣GDP創高、2022亦可維持正成長;但,就薪資統計來看,經濟成長的果實,似乎並未雨露均霑地,分配到多數勞工手中。

由主計總處資料可得知,今年1至10月,剔除物價因素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萬1346元,年減0.13%,是近6年同期,首次出現負成長。

太依賴出口、中國市場、半導體相關產業 導致經濟結構失衡

「前一陣子,(連續)好幾個月,新聞上一天到晚說,我們貿易出超屢創新高,好像大家應該慶祝,其實這非常嚴重!」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直言,台灣經濟太依賴出口,出口地區太依賴中國,出口項目又太依賴半導體、資通訊等產業,導致經濟結構失衡;如今,隨著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台灣出口勢必大受衝擊。

據中研院統計,今年1到11月,台灣出口總值中,有38.6%,是銷往中國(與香港),占比居冠;而美國和日本,則分占15.6%和7%。

經濟過度依賴出口,「意思是,你賣東西給其他國家。但,人家要不要買?取決於他們有沒有錢。就經濟預測來看,明年各國GDP多半不理想,他們對我們的進口,都會減少,所以台灣出口,會受到很大影響。」劉憶如說。

外界預期,中國鬆綁防疫措施後,勢必會經歷一段混亂期,恐使經濟承壓。劉憶如表示,「中國明年(經濟)情況不好的話,首當其衝的,一樣是台灣。」

全球景氣降溫 外銷力道明顯轉弱

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約3%,但2023年,恐無法「保3」。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周雨田不諱言,「2023年情況比今年低迷,這是確定的,2022下半年,就已明顯往下走。」

周雨田引述世界貿易組織(WTO)資料指出,今年第4季,商品貿易指標降至96.2,低於趨勢值(100),創2020年以來新低;IMF也在10月提出預測,全球貿易成長率,將從2022年的4.3%,降到2023年的2.5%。

此外,經濟部統計亦顯示,今年9至11月,台灣外銷訂單金額年增率,已「連3黑」,且估計12月,依舊是負成長。

台灣外銷訂單金額與年增率。圖擷自經濟部官網
台灣外銷訂單金額與年增率。圖擷自經濟部官網

重科技、輕服務 經濟成長果實分配不均

另一方面,出口作為台灣經濟成長主力也意味著,企業必須全球布局。對此,劉憶如強調,「所以,他們(企業)用的人,是在海外的人,不是台灣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GDP看起來有成長,但台灣人薪資不會漲,因為經濟成長果實,落不到我們手上,看得見,可是吃不到。」

周雨田也認為,就台灣經濟表現而言,其成果並未被平均分配至勞工所得,「可能絕大部分(被分配)在公司利潤上」,且勞工待遇受限於基本工資水平,加上勞方處於相對弱勢,因此,從主計總處前10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的數據來看,基本工資「還是有調升的必要性」。

「這幾年,比較賺錢的,就是科技業。」周雨田說,台灣科技業的獲利,主要受惠於美中衝突等情勢,所帶來的轉單效益,「可是退一步想,還有個原因,就是政府對高科技業的補貼,例如減稅,就有助於利潤增加。當然,政府鼓勵產業發展是好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分配面就有不平等的問題。」

劉憶如亦稱,相對於就業人數較多的服務業,台灣許多政策考量,都是對製造業和出口的支持,「服務業(在經濟上)扮演很『輕』的角色,台灣人若想分到經濟果實,還是要從消費、服務業這邊著手,所以政策上,重心應該有所調整。」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台灣今年人均GDP竟超過日本!明年南韓也會超車它⋯日媒點出關鍵原因

全球經濟40年來最疲軟!2023年「通膨+衰退」暴力升息的苦果終將自食:台灣只會比今年差

全家茶葉蛋漲價全網崩潰!低薪、高房租雙夾擊⋯為何台人狂哭窮,人均GDP仍將超越日本?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磨」 台灣最老磨床廠建德翻身做到全球第一

營收不到十億的磨床廠建德,是全球最大平面磨床生產商,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靠建德的機台把產品磨到細緻,這家老牌家族企業卻一度深陷呆帳、呆貨危機。本業做保健食品又斜槓建商的董事長李金旆,是怎麼改造建德,從虧損到毛利率超過40%,傲視業界?

鴻海「輪值CEO」上路…為何制度不明、劉揚偉也要推?背後恐和郭台銘有關

原本以為僅是初期討論階段,實際上已在「摸石過河」的步調中正式上路,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宣布輪值CEO制度已在4月實施,積極推動新制的背後,他究竟有哪些盤算?

台灣會重演日本113悲劇嗎?專家揭1關鍵:島內不可能有規模8地震!看台日差別

花蓮403強震喚醒台灣人對大地震的恐懼記憶,回顧921大地震規模為7.3、918池上大地震規模6.8,而這次的403強震規模則為7.2,令許多人不免擔心台灣是否會發生規模8以上大地震,甚至也讓人想起日本觀測史上首度出現的規模9.0強震「311地震事件」。

年領百萬股息 年化報酬率24%!存股達人心法教戰:高息股存股看好「這6檔」

編按:從投資素人變存股達人,現為《存股助理電子報》總編輯的謝富旭,在「高股息投資哲學」方面有他一定的見解;近14年來,締造出年化報酬率24%的績效,如今並已達到年領百萬股息的成果,他的心得分享,值得參考。

勞保恐在賴清德任內破產!「繳少領多」成國際奇觀 年金改革4大解方

據勞保局公布的勞保基金精算報告,截至2023年潛藏負債飆破13.04兆元,較4年前暴增近2成,財務黑洞正以驚人速度擴大。

全聯遭罰2千萬!併大潤發未履行「1承諾」公平會動手 怕獨吞市場開7大負擔

全聯於2022年7月併購大潤發,公平會要求「7大負擔」,有條件同意兩強結合。然而公平會周一(4/22)公告,全聯未履行在申報併購大潤發時提出的結合承諾,因此公平會依照「公平交易法」第39條第1項規定,處全聯2000萬元罰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