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經濟學家:美國製造業復興 創造不了太多優質工作

美國政府全力推動製造業復興以確保供應鏈穩定與創造更多就業,但經濟學家認為,根據過去數十年數據以及德、韓、中等國家的經驗,這項作法恐難催生很多好的就業機會。圖為2022年12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參觀台積電AZ首座半導體製造廠時發表講話。路透
美國政府全力推動製造業復興以確保供應鏈穩定與創造更多就業,但經濟學家認為,根據過去數十年數據以及德、韓、中等國家的經驗,這項作法恐難催生很多好的就業機會。圖為2022年12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參觀台積電AZ首座半導體製造廠時發表講話。路透

美國政府近年來如火如荼推動製造業復興,以確保供應鏈穩定以及在國內創造更多就業,但經濟學家認為,根據過去數十年來的數據,以及德國、南韓、中國大陸等國家的經驗,這項作法恐難催生很多好的就業機會。

美國總統拜登積極推動其鼓勵美國生產更多晶片和綠色能源技術的政策。 本月稍早,聯邦政府承諾提供高達66億美元資金,以使台積電能夠擴大在亞利桑那州的設施。 上個月,拜登政府與晶片巨頭英特爾達成了一項195億美元的融資協議,將用於在美國新建四座工廠。

不過,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羅德里克(Dani Rodrik)表示,美國和其他全球製造業強國的數據顯示,恐無助於就業。這位經濟學家日前在Project Syndicate發表專文指出,自1950年以來,美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力已飆升近六倍,而其他經濟領域的生產力則翻了一番。

他指出:「結果是製造業生產商品的能力顯著增強,但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也同樣急劇下降。」自 1980年以來,製造業流失了600萬個就業。羅德里克表示,儘管有「美國優先」議程以及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戰,但在川普擔任總統期間,美國製造業佔非農業就業的比重從8.6%下滑至8.4%。

儘管在拜登的通膨削減法案和晶片與科學法案通過後,政府撥發給企業數十億美元資金,而且美國私人部門已承諾為新的製造業計畫投入超過2,000億美元,但在拜登主政期間,這項就業占比進一步下降至8.2%。

羅德里克並表示:「懷疑論者可能會反對拜登的政策尚未完全取得成果,並且尚未反映在官方統計數據中。」 「但事實是,相對於所需的實體投資,資本密集的半導體工廠創造的就業機會並不多。」

例如,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新工廠預計將創造6,000個工作,羅德里克計算出每個工作的成本將超過1,000萬美元。 他表示,即使台積電供應商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就業的回報也微不足道」。

羅德里克說,德國和南韓的製造業佔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同樣也在下降。在中國大陸,無論是絕對數量或佔總就業人數比例,逾十年來工廠就業的人數一直在減少中。

他說:「自動化和偏向技能的技術已使製造業極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成為吸收勞動力的活動。」「無論我們喜歡與否,零售、照護工作和其他個人服務等勞務,仍將是創造就業機會的主要引擎。”

他在結論中說,誠然,晶片法案和類似的鼓勵國內生產的政策不見得有缺陷,因為它們仍可以促進創新,但「重建中產階級、創造足夠的好就業機會、重振沒落地區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政策」。

拜登 美國

延伸閱讀

蔡總統接見CSIS訪團 感謝美政府國會跨黨派挺台灣

中國靠低價打敗全球 美國難反制

美卿布林肯明訪中 陸官媒:美不能觸碰台灣問題這條紅線

不是雙標仔!布林肯否認美國對以軍疑似違反人權存在雙重標準

相關新聞

美14歲少年持長槍在校外行走!還沒進校園就遭警方擊斃

ABC報導,美國威斯康辛州一所中學校園外1日發生槍擊事件,一名14歲槍手持長槍,在與警方對峙後遭擊斃,所幸未造成其他傷亡...

真的出手了? 路透:日本可能在4月29日動用5.5兆日圓干預匯市

路透報導,根據日本央行的數據,官員可能在4月29日動用了約5.5兆日圓,支撐日圓匯價。報導指出,外匯交易需要兩天時間進行...

Google母公司首發股利 股價盤後飆14%市值破2兆美元

Google母公司Alphabet上季營收躍增15%,宣布首次派發股利0.2美元,且將實施規模700億美元的庫藏股。Al...

Meta股票大跌 執行長祖克柏淨資產一天縮水180億美元

Facebook母公司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淨資產周四迅速縮水180億美元。他前一天在...

美田納西州眾院允許教師攜槍入校 抗議者嗆「雙手染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槍枝暴力作為全美兒童頭號死因的背景下,田納西州眾議院23日通過一項爭議法案,允許教職...

終於!美參院通過950億美元援助烏以台法案 將提交拜登簽署

美國聯邦參議院23日表決通過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包裹法案,接下來將上呈總統拜登簽署成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