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敵勞動成本火熱、令人失望財報 美股早盤下跌

離開台灣金之後有三個新工作 沈榮津成為「三棲」當紅炸子雞

想送孩子出國?短期遊學vs長期留學 過來人給「關鍵前提」:非出錢就好

巴西農藥用量超越美中總和 每2天1人中毒死亡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指出,巴西是世界上使用農藥最多的國家,其次是美國,印尼排第3,2021年使用了28.3頓農藥,不及巴西的一半。新華社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指出,巴西是世界上使用農藥最多的國家,其次是美國,印尼排第3,2021年使用了28.3頓農藥,不及巴西的一半。新華社

巴西媒體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根據2021年數據公布的一項調查指出,巴西在農作物中使用的殺蟲劑已經超過中國和美國的總和,每2天就有1人因農藥中毒死亡。

巴西新聞網站BdF報導指出,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21年巴西共計施用防治蟲害農藥71.95萬噸。同年,人口幾乎是巴西7倍的中國施用了24.4萬噸,美國45.7萬噸,兩國加起來總共使用70.1頓,低於巴西的用量。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指出,巴西是世界上使用農藥最多的國家,其次是美國,印尼排第3,2021年使用了28.3頓農藥,不及巴西的一半。

調查顯示,2021年,巴西每公頃農田使用10.9公斤農藥,美國 2.85公斤,中國1.9公斤。巴西人均使用3.31公斤殺蟲劑,美國1.36公斤,中國0.17公斤。

報導引述巴西土地改革協會(Abra)農業工程師泰謝拉(Gerson Teixeira)指出,巴西從數十年前選擇以出口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模式,使巴西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尤其是大豆,但大豆作物高度依賴化肥和殺蟲劑。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1990年代,巴西每年消費5.11萬噸農藥,30年後數量成長13倍。

泰謝拉表示,巴西農業原以為轉基因大豆會減少對農藥和化肥的需求,結果增加對兩者的依賴。

泰謝拉提出世界銀行的數據也指出,巴西是世界第2大化肥消費國,僅次於中國。巴西農業使用的肥料,87%依賴進口。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進口國,佔全世界化肥消費的18%,美國消費13%,中國5%。

巴西也是世界最大農藥進口國,根據巴西環保署(Ibama),2022年進口量為28.3噸。

歐洲環境網站「歐洲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Earth Europe)2022年發佈的報告指出,由於巴西農藥使用量越來越多,每2天就有1人因使用農藥中毒死亡,5分之1受害者是19歲以下的兒童或青少年。

根據聖保羅大學(USP)地理系教授龐巴迪(Larissa Bombardi)的著述,歐洲集中了世界3分之1的農藥產量,但歐洲當局已經禁止使用269種殺蟲劑,因為它們對健康造成損害。在巴西等國家,只有不到30種農藥被禁用。

龐巴迪指出,在巴西10種用量最多的殺蟲劑中,有5種被歐盟禁止。2010年至2019年,巴西種植面積成長29%,農藥使用量成長78%。

龐巴迪表示,巴西依賴殺蟲劑的農業模式對人類和地球都有害,只有以生態農業為重點的土地改革才能解決問題。

巴西 美國 聯合國

延伸閱讀

巴西登革熱1月病例達去年同期4倍 疫苗接種將起跑

中國經濟放緩 美媒:巴西成新興市場投資目標

過年求好彩頭煮菜頭湯要留心!消基會檢測6都市售白蘿蔔農藥28%不合格,自保之道報你知!

全球清廉指數 巴西2023年退步至104名

相關新聞

真的出手了? 路透:日本可能在4月29日動用5.5兆日圓干預匯市

路透報導,根據日本央行的數據,官員可能在4月29日動用了約5.5兆日圓,支撐日圓匯價。報導指出,外匯交易需要兩天時間進行...

Google母公司首發股利 股價盤後飆14%市值破2兆美元

Google母公司Alphabet上季營收躍增15%,宣布首次派發股利0.2美元,且將實施規模700億美元的庫藏股。Al...

Meta股票大跌 執行長祖克柏淨資產一天縮水180億美元

Facebook母公司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淨資產周四迅速縮水180億美元。他前一天在...

美田納西州眾院允許教師攜槍入校 抗議者嗆「雙手染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槍枝暴力作為全美兒童頭號死因的背景下,田納西州眾議院23日通過一項爭議法案,允許教職...

終於!美參院通過950億美元援助烏以台法案 將提交拜登簽署

美國聯邦參議院23日表決通過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包裹法案,接下來將上呈總統拜登簽署成法。

路透:中國大陸多家學術機構繞過華府禁令 取得輝達先進晶片

路透查閱上百份招標文件發現,中國大陸10所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通過經銷商購買美國超微、戴爾和台灣技嘉科技等公司生產的伺服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