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白米放常溫小心吃進「黃麴毒素」!醫點名易產生黃麴毒素的「4大類食物」

不再倒楣!水逆結束 這些星座的好運即將到來

iPhone鬧鐘不會響!蘋果承認出包搶修中 網氣:難怪我老是遲到

國土法明年上路 張嘉郡:雲林人均農地責任額是北市680倍

「國土計畫法」原訂明年 4 月 30 日上路,國民黨立委張嘉郡今日表示,國土計畫的目的之一是保障糧食安全,卻讓雲林、嘉義、屏東等農業縣背負不可承受之重。圖/張嘉郡辦公室
「國土計畫法」原訂明年 4 月 30 日上路,國民黨立委張嘉郡今日表示,國土計畫的目的之一是保障糧食安全,卻讓雲林、嘉義、屏東等農業縣背負不可承受之重。圖/張嘉郡辦公室

「國土計畫法」原訂明年4月30日上路,國民黨立委張嘉郡今日表示,國土計畫的目的之一是保障糧食安全,卻讓雲林、嘉義、屏東等農業縣背負不可承受之重,雲林每人平均背負136平方公尺的農地責任額居全國之冠,與台北市相差達680倍,沒有充分溝通、對話的管制,讓農業大縣變成「農業大限」,呼籲延後實施的時程。

張嘉郡比照英國「發展權轉移」(transfer development rights, TDR)拋出「農業權」概念,如果某些縣市必須背負更多農地的責任,就必須要給予相對性的補償,這才是保障農業發展的長久之計。此在國際上已被廣泛制度化,例如美國用來保育農地之用。

張嘉郡今日在立法院國是論壇發言指出,真的準備好了嗎?各地方政府依規定要呈報「土地功能分區圖」給內政部,但現在僅3個縣市上繳,由此可知是真的還沒準備好,「一意孤行的倉促上路,未來只會問題百出。」

國土計畫法原訂2022年上路,延後至明年4月30日上路,近期藍、綠立委都有提案修法盼再延2年。張嘉郡指出,國土計畫法的目的之一是為了保障糧食安全 ,但此法也對人民的私有財產做出極大的限制,新版的「土地使用管制規則」雖然已經召開數十場公聽會,但人民仍然一知半解。

張嘉郡表示,她認同糧食安全是一個重要的議題,但糧食安全應該是全國不分城鄉、不分縣市應該負起的責任。以雲林縣為例,平均每個人要背負136平方公尺的農地責任額,居全國之冠,屏東、嘉義等縣每人也都要將近100平方公尺,相較台北市,每個人只要背負0.2平方公尺的農地,差距高達680倍的天壤之別。

張嘉郡表示,同樣是私人土地,都市的人民可以自由使用,農民卻只能世世代代種田,糧食安全這個重責大任,對雲林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隨著全國農戶下降,當沒有人要種田,徒有農地沒有農民,台灣的農業大縣變成「農業大限」,保存再多農地也發揮不了功能。

張嘉郡 農地 食安

延伸閱讀

王美花說沒聽說415本來要限電 張嘉郡秀台電內部簡訊打臉

立法院表決大戰 年改案韓國瑜投關鍵票、國民黨全勝

今晚駐駕西螺福興宮!大甲媽回鑾沿途美食「呷免驚」 小兄弟吊點滴迎媽祖

影/韓國瑜為麥寮鄉長候選人許志豪站台 藍營立委、縣長要做許後盾

相關新聞

綠批藍委赴陸 傅崐萁:賴清德也想賣台嗎?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日前率團赴陸參訪,大陸宣布開放馬祖觀光旅遊,遭民進黨痛批是「賣台之旅」。傅崐萁與同行立委昨天舉...

NCC委員依政黨比例任命 藍推入法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爭議不斷,現任NCC委員「綠油油」,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等提出NCC組織法第四條條文修正...

全台最大怪手「魯夫號」開拆花蓮富凱大飯店 力拚2周內完工

花蓮市富凱大飯店屋齡約44年,於23日規模6.3地震後傾斜,工程單位先用土石堆填到3樓,離地約8公尺高,藉以固定建物,並...

國會改革怎麼改?借鏡英、美調查權的省思

近來由於台灣在野黨的修法提案,「調查權」、「國會聽證」、「藐視國會」等詞彙頻頻在政治新聞版面上出現,也幾乎確定將成為本會期政壇攻防的主要戰場之一。然而,各方許多說法不但常忽略各國作法差異極大,也經常有望文生義的嫌疑,比如誤以為藐視國會是針對官員的態度;同時,許多人明顯受到台灣經驗的過度引導,比如誤以為調查權的本質必然在於揭弊。

傳大陸漁民傳登上高登島?軍方:未登島 是在附近島嶼發現

馬祖地區有漁民今天下午16時許目擊有1艘陸籍小船停靠在北竿鄉軍事管制區~高登島,隨即打電話向馬祖海巡隊與軍方報案;馬防部...

蕭美琴運回23瓶私酒風波 黃揚明揪出不合理:兩部門拍馬屁?

準副總統蕭美琴近日「23瓶私酒免查」風波延燒,儘管外交部與財政部回應,一切依照規定辦理,仍有不少質疑聲浪。媒體人黃揚明也揪出貓膩,認為蕭美琴應該解釋清楚,為何要把這麼多酒運回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