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老手2024最推的13檔傳產龍頭股:統一、台泥…配息能力超有優勢

台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摘要

1.若央行利率下降,許多金融商品的計價模式自然需要修改,投資標的的本益比也需要調整。把握高定存利率及仍處高位的債券殖利率,是保守者要留意的時間點。

2.至於投資人最青睞的股市,記住「拉回仍然是買點」,謹守此一原則,追高價格則會壓縮期望的報酬率。

3.除了熱門的AI概念股之外,各產業的龍頭企業,在議價能力、市場占有率、提供配息的能力、市場競爭力等都有優勢。作者推薦13檔企業股。

拜習會將至,中美之間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再次表露無遺。雖然股市與債市反彈的好表現,並非受到單一因素影響。主要是先前投資人過於擔心通膨、美國聯準會(Fed)的鷹派策略,以及企業獲利表現、總體經濟數據等。

如今,利率升息即將觸頂、通膨數據持續下降,企業韌性及展望都不錯。整體經濟依然蓬勃發展,物價也不見暴升,甚至連油價都自高點滑落。這情況引來積極和保守的投資人,各自擁抱喜愛的商品,令股市與債市雙雙上揚。

步入11月,需展望明年的經濟狀況,雖然有樂觀的部分,也有需要擔心的因素。不過利率即將下降,許多金融商品的計價模式自然需要修改,投資標的的本益比也需要調整。把握高定存利率及仍處高位的債券殖利率,是保守者要留意的時間點。至於投資人最青睞的股市,記住「拉回仍然是買點」,謹守此一原則,追高價格則會壓縮期望的報酬率。

這陣子的新聞指出,台北市整體預售屋的每坪價位,都衝高至3位數,整體物價也墊高了。假如薪資成長幅度未及通膨率,就需要買進抗通膨的投資商品,無論是房地產、黃金或股市,否則錢只會越變越薄、貨幣購買力被侵蝕掉。

我認為,除了熱門的AI概念股之外,各產業的龍頭企業,在議價能力、市場占有率、提供配息的能力、因應環境變化的競爭力等,都有其優勢。像是:

●台泥(1101)

●統一(1216)

台塑化(6505)

和泰車(2207)

裕隆(2201)

●台積電(2330)

●華固(2548)

●長榮(2603)

●晶華(2707)

●統一超(2912)

●雄獅(2731)

●中保科(9917)

●寶雅(5904)

以上都是我認為除科技股外的好標的。

預料現在到明年第一季,應該會有很好的收穫時間點。別過於保守,把握時機是重點。千萬別被太多看空者影響,當別人害怕時,就是你的機會!等到大多數人開始樂觀時,就是你要獲利出場的時候,過去經驗屢見不鮮。

※本文由商周.com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1101台泥 1216統一 傳產股 台塑化 和泰車 裕隆

相關新聞

2周市值就蒸發30萬! 存股哥:浴火才能重生…每次股災後總報酬、股息變更多

台股經過四月中的回檔及單日最大跌點,我的股票總值也一度跌到690萬,短短兩個禮拜蒸發了30萬...

高股息ETF受益人數破6百萬 網曝「盲點」憂:數據太偏頗

全台ETF市場上周(4/29-5/3)再增20,871位受益人,總受益人數來到1,129萬人,此外,根據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最新資料顯示,台灣每四人就有一人投資台股高息ETF,受益人數已從去年底364萬3890人增至600萬9828人,占整體台股ETF受益人的74%。PTT網友討論,「大家都愛人多的地方」,但也有人質疑,可能同一人投資多檔高股息ETF標的,因此數據恐有誤差。

元大金(2885)4月EPS 0.97元 網曝:「00940成最大功臣」:靠它賺爛

元大金控(2885)公布4月自結稅後純益30.53億元,較前月減少約兩成,比去年同月則是大增近四成,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122.88億元,年增53.9%,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97元。PTT網友討論「靠00940割韭菜手續費,賺爛」。

中租KY(5871)爆量下跌...監管壓力是主因?專家點1隱憂:恐衰退

中租-KY(5871)8日吃了一根爆大量下跌,股價幾乎跌停,原因可能跟外資報告有關。

緯創4月營收月減 一票人唱衰「最爛的假AI」:跌停

緯創旗下伺服器代工廠緯穎(6669)8日公告4月營收219.63億元,由於3月逢季底出貨量拉升,墊高營收基期,月減17.2%,但較去年同期成長20.8%,並創歷年同期新高;前4月累計營收915.91億元,年減0.88%。PTT網友討論「果然是最爛的假AI,明天跌停」。

台積電800元以下是禮物?網曝血淚教訓:1招降低風險

台股7日在台積電(2330)、鴻海(2317)等權值股帶領下上漲130.22點,有網友討論「台積電800以下是上天的禮物嗎?」不過其他人則指出,過去也有一說是「台積電600以下是禮物」,結果許多人聽信此說法進場慘被套牢,因此建議還是分批進場,以降低風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