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議價牛步 學界大老說重話:數位部不應淪為唐鳳的公關公司

數位發展部成立即將滿1周年,不只民眾對數位部打詐、個資保護不力感到不滿,學界、產業界也質疑數位部政策無法落實。記者胡經周/攝影
數位發展部成立即將滿1周年,不只民眾對數位部打詐、個資保護不力感到不滿,學界、產業界也質疑數位部政策無法落實。記者胡經周/攝影

數位發展部掛牌將滿1年,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鄭自隆今天說重話,質疑數位部矮化為「數位局」,這1年來不是把工作委外發包、為官員送往迎來,就是包裝數位部長唐鳳形象,「數位部不該淪為唐鳳1人的公關公司」;數位部在「媒體議價」應扮演更積極角色,若協調不成就透過立法強制規範。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說,唐鳳若無法整合資源,數位部恐怕只是唐鳳「一個人的武林」。

數位部今年度預算高達217億元,連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劉世芳今天也表示,強烈建議數位部針對數位基礎建設、打詐國家隊、媒體議價法等,盡快給出解答。數位部今天表示,有關社會關心大型跨境數位平台與新聞業共榮機制進度,行政院在跨部會小組努力下,由數位部主責的對話平台已進行2輪共6場對話,期間Google已提供3年新台幣3億元共榮基金,目前也正在對新聞業說明申請方式。數位部與文化部、通傳會並預計本月底啟動第3輪對話,謀求各方更多共識。

鄭自隆說,若是辦活動,發包給公關公司即可,不需要部級單位來做,數位部應思考能為媒體產業作什麼?傳統新聞媒體具有守望、決策、教育、娛樂功能,比目前網路媒體更嚴謹,更有「守門功能」,電視媒體也受到NCC高度管理,但網路媒體和境外OTT卻幾乎無法可管;在大選期間,網路新聞經常是假新聞的主要來源,甚至扮演特定陣營的側翼角色,數位部並未充分發揮「打假」功能。

鄭自隆說,「內容有價」,數位部應該扮演更積極主導協調的角色,若協調不成就應透過立法強制規範,否則對台灣媒體產業影響很大;保護電視、報紙等媒體,不是保護傳統產業,而是保護本國文化自主性、提升國民媒體素養,數位部應跳脫本位主義,以宏觀角度處理媒體議價。

鈕則勳指出,唐鳳有媒體光環,甚至被塑造成「大神」的概念,社會各界會對唐鳳及數位部施政有高期待,但數位部相關政策多被批消極,到底是唐鳳與旗下的組織結構,沒有辦法建構有效率的縱向橫向平台?或是唐鳳的想法曲高和寡,沒有辦法落實到政策執行?

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說,唐鳳是執政黨近年來代言數位、青年、同志等議題的樣板人物,但她享受的光環與產出的成果卻不成比例,由數位部成立後即風波不斷,負面新聞愈來愈多可見一斑;期望在媒體議價立法上能有初步進展,至少要取得政府與產業間共識,才不致落後國外太多。

國立台藝大廣電系教授賴祥蔚說,數位部剛成立的時候,民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預算比警政署全國警力所需加起來還多,沒想到成立1年居然被朝野立委認為沒有政績。選舉將至,為了避免變成政治話題,建議聰明過人的唐鳳,不妨透過自己最擅長的新科技,向民眾直接說明自己一年來的重要政績;尤其是向國際網路龍頭爭取獲利回吐的媒體議價一事,如果唐有機會爭取到不輸於該部預算的金額,更值得向全民報告。

唐鳳 媒體議價 數位部 鄭自隆

延伸閱讀

中國靠抖音做外宣 基進:應予禁止

唐鳳:政府機關三碼簡訊新政策 年底前上路

唐鳳見到英國安全事務國務大臣 陸使館揚言將有力反擊

科技聯防 唐鳳:英國OneWeb衛星年底可望覆蓋全台灣

相關新聞

媒體議價牛步 學界大老說重話:數位部不應淪為唐鳳的公關公司

數位發展部掛牌將滿1年,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鄭自隆今天說重話,質疑數位部矮化為「數位局」,這1年來不是把工作委外發包...

掛牌將滿1年 數位部挨批沒有政績

數位發展部掛牌將於廿七日滿一年,但外界對於數位部「政績」,莫過於點麵線平台、領六千元系統,但攸關民眾與媒體的打詐成效有限...

媒體議價立法沒動靜 數位部被批消極

媒體議價立法是數位發展部成立的一大任務,也攸關媒體生態健全,不過一年來,不僅立法進度遲緩,多名立委已提出不同版本,但行政...

數位發展部列舉工作內容 反駁未做事批評

由於被批沒做什麼事,數發部24日列舉媒體議價機制對話、輔導電商等措施,反駁沒有做事的批評!針數發部常務次長葉寧24日向記者解釋說,數發部有在努力進行防止電商詐騙、設立隱碼機制、投資廣告實名制等政策,並

數位部成立周年遭批沒作為 賴士葆:與社會脫鉤

數位發展部(數位部)成立滿一周年,遭批政績掛零。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今日表示,數位部交不出像樣的成績單,愧對納稅人,數位部定...

台權會質疑:數據公益化 有個資爭議

數位部日前表示擬於九月公布「數據公益運作指引」草案,官方稱透過「數據持有人」自願提供「數據」,經隱私強化技術處理成無涉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