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蘇丹紅風暴又起 170公斤成品流通全台10縣市

「想買2000元以下手機保護貼」哪款防刮效果強?網曝最甜CP值:這樣買才對

以黎邊境零星交火不斷!真主黨發動無人機導彈 回應以色列跨境攻擊

黃耀輝/政治凌駕專業 搞砸囤房稅2.0

囤房稅二點○是「選舉使鬼推磨」的產物。賴副總統在去年四月獲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後,得知民間將於七一六舉行司法及居住正義大遊行,怕民怨太深影響選情,才「指令」行政院長和財政部長急速推出囤房稅,才有九月底行政院會核定,立院會期最後兩天「壓線」通過。

囤房稅二點○既在打囤房以紓解民怨,後來卻冒出「單一自住房屋稅率由一點二%降至一%」的突兀規定,擺明就是為了買票。因為財政部在和地方財稅機關首長會商囤房議題時,從未涉及單一自住房屋,顯然這個畫蛇添足,也是來自於賴副總統「意圖明顯,境界不高」的政治考量,卻是大大的敗筆,造成了幾個代誌大條的問題:

一、讓已經夠複雜的房屋稅制更複雜:光是「住家用」房屋,財政部被迫搞出了五檔的稅率;又怕被怪罪圖利富人,於是又排除「豪宅」,迫使地方政府必須訂定一刀切的「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的標準,增加地方稅捐機關的行政成本。

二、「違憲」侵犯地方財政自主權:依據憲法第一○九、一一○條,地方政府的財政和稅制,屬於地方政府的「立法並執行」事項。房屋稅是地方稅,財政部伸手到地方政府的稅法裡,選擇性地減地方稅的「稅率」,卻不准地方政府調整自己的「稅基」,不只侵犯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權,更是剝奪了地方政府對地方稅的立法權。

三、對大部分地方政府造成稅收損失:大部分地方政府的房屋稅主要來源為「單一自住」房屋,因此中央對單一自住房屋減稅,極可能造成大多數地方政府「稅收實質淨損失」,也就是比例較低的囤房的稅增,抵不過普遍性的單一自住減稅的稅損,連有些直轄市都不能免於稅損,更何況工商經濟較弱的十六個縣市政府。財政部如何合理彌補稅收損失,恐怕要傷透腦筋。早知如此,當初就應勇於向賴副總統說「不」。

四、把只有一間自住房屋的台北市民變成「加稅受災戶」:台北市政府曾以「稅基減半」的方式,對單一自住的房屋減半優惠,讓實質稅率降至○點六%;現在卻因為中央的單一自住稅率表面降稅為一點○%,讓持有僅一間自住房屋的台北市民反而被強制加稅六十六%,淪為財政部「單一自住減稅」的苦主。台北市政府也受到政治衝擊,被迫研議分四年緩步取消稅基的折減,按法定優惠稅率一%課徵房屋稅,以減緩對市民的衝擊。

五、讓人想起賴副總統關於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的「跳票」:為彌補地方政府的稅收淨損,囤房稅二點○規定「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施行前」,該期損失由中央政府補足之,不受預算法第廿三條之限制。賴清德在擔任行政院長時曾承諾修訂財劃法,現在已高升為總統當選人,應該為自己的政治指示,造成的諸多衝擊未雨綢繆,上任後應兌現修訂財劃法的支票,合理地彌補地方政府的稅收損失,並將地方稅的立法權還給地方政府,才是有政治擔當的作為。(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北市 房屋稅制 行政院

延伸閱讀

漏開發票 罰漏稅額五倍以下

發改委研究起草「民營經濟促進法」 大陸央行:還有降準空間

不跟進財政部下修「豪宅線」 央行總裁楊金龍解釋為何走自己的路

收戰爭稅? 財政部說現階段沒有要徵收

相關新聞

詹文男/讀博士…所為何事?

這幾年政府很苦惱,因為投資報酬率不高,許多年輕人不太願意念博士,因此祭出許多優惠措施,獎學金、產學合作…等,新聞說最高可...

徐遵慈/政府應慎用「晶片外交」

四月中旬,彭博社刊出一篇「台灣以『晶片外交』提升國際地位」專題報導,盛讚台灣善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提升國際地位,突破中國大...

詹文男/每月兩千元 打造AI超級助理群

最近好友老陳教授很感慨的說,過去找研究生助理不容易,而且還不敢交代太多工作,以免被叫「慣老闆」。現在他每個月僅花費不到兩...

黃耀輝/特別預算浮濫 政府卡死救命錢

四月三日花蓮發生近廿五年來最大的地震,造成重大災情與損失。蔡英文總統遲至一周後才到災區探視,民進黨則是哀事喜辦,趁災搗亂...

黃正忠/好聚好散的循環科技

美國商業周刊二○○五年曾做過一本以台灣為封面故事的專輯,主題是「為何台灣事關重大」,副標為「世界經濟不能沒有台灣,故台海...

陳國樑/打仗的錢從哪裡來?

打仗的錢從哪裡來?在「國防經濟」學門,對於戰爭財源之取得,有相當深入的討論,以下試舉其犖犖大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