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北部5大自行車道!台北、新北河濱、海濱、山路腳踏車道秘境 騎單車享受自然風光

作者:Funliday
作為城市小旅行的交通工具,騎乘自行車或稱作單車,迎風騁馳在河濱自行車道、濱海鐵馬道、鄉間單車道、山林單車公路路段之間,騎著單車,就能享受市郊的大自然風光。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全長47公里的基隆河河濱自行車道,幾乎繞行台北、新北和部分基隆地區,穿梭城市與河濱之間的便利,讓人無論是騎車累了需要休憩、拍個照、打牙祭或是去找找朋友喝咖啡,都相當方便。
照片授權:IG@master2046
而大台北市郊也有5條貼近山水,讓人暫時遠離喧囂的自行車道,如台北士林至萬里的風櫃嘴公路、三芝淺水灣至白沙灣的雙灣自行車道、牡丹至猴硐的三貂嶺自行車道、基隆的深澳自行車道和桃園大溪的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就讓愛上騎自行車兜風的你,一一攻下他們吧!
台北士林萬里自行車道推薦|風櫃嘴爬坡路段 單車初學征服的第一座山頭
照片授權:IG@jill_816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風櫃嘴,是許多北部單車初學者的朝聖首選;地處內湖、士林、萬里三處交叉點的鞍部風口,自海拔189公尺左右一路爬升至海拔587公尺的制高點 -風櫃嘴景觀台,全長6.4公里,約1小時可以登頂,屬於距離短又兼顧陡坡挑戰的路線,沿途交通標誌除標註公里數和卡路里數,也專為車友山友鼓勵打氣的話語:如辣妹加油、燃燒吧脂肪、牙一咬就到了、當心水牛通行等,相當令人會心一笑。
照片授權:IG@sya_o7
照片授權:IG@jackkuo0924
台北士林萬里自行車道一日遊:
新北三芝雙灣自行車道推薦|芝蘭公園海上觀景平台 海天一線的浪漫海濱
照片授權:IG@vivian.shen.399
觀察海水浪花與自然光線變化,是騎海線自行車道的一大樂事。順著雙灣自行車道,從白沙灣一路騎行至淺水灣,全程8公里,約30-45分鐘,沿著海濱木棧道的自行車道,經過一個個月形沙灣、岩岸礁石、廢棄碉堡與海洋意象的大型裝置藝術,感受與海為鄰、海天一線的景致;落日時分來到有北海岸最美伸展台的芝蘭公園海上觀景平台,走在藍白波浪相間,一路延伸至海中央的水上步道,夕陽斜照,更顯浪漫。
照片授權:IG@eleanorelog
照片授權:IG@justin0620
新北三芝雙灣自行車道一日遊:
新北瑞芳溪畔自行車道推薦|三貂嶺舊隧道 爆紅鏡面水池的廢棄隧道口
照片授權:IG@master2046
封閉37年,擁有百年歷史的三貂嶺舊隧道於2022年8月重新開放了!全程3.2公里的三貂嶺自行車道,位於新北瑞芳及雙溪交界,以友善生態、架高地面約50公分的鋼筋鋪道,開放步行、騎自行車或Youbike往返牡丹車站至三貂嶺車站,沿途除了看見隧道昔日的火車煤灰、側壁碳酸鈣結晶、經過三貂嶺舊隧道和三瓜子隧道,還有機會遇到蝙蝠,而最夯的打卡點則在三瓜子隧道出口的鏡面水池,拍出唯美剪影照。
※不過離開三瓜子隧道前往猴硐車站之路段,不開放騎乘自行車,需改為牽引步行。
照片授權:IG@xu.songen
照片授權:IG@light.murmur
新北瑞芳溪畔自行車道一日遊:
基隆深澳海濱自行車道推薦|望海巷景觀橋 全台最美跨海鐵馬道
照片授權:IG@rodney.tw
牽著單車,沿坡登橋看山看海,一覽360度環視基隆的望海巷漁港、海灣、山壁景致,不僅眼前視野絕佳,橋下海水也相當清澈,甚至能清楚看見海中悠游的鮮豔魚兒。全長170公尺的基隆望海巷景觀橋,是全台少見的跨海鐵馬牽引道,串連了號稱北台灣多良車站的八斗子車站、海科館、潮境公園,與另一側的象鼻岩及深澳鐵道自行車,自2021年完工後,更讓旅人多了不同視角欣賞基隆的美。
照片授權:IG@dannytridaily
照片授權:IG@dannytridaily
基隆深澳海濱自行車道一日遊:
桃園大溪河濱自行車道推薦|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 鄉野山水鐵馬道
照片授權:IG@jiahao66
串聯鶯歌老街與大溪老街的鄉間自行車道,又被鐵馬族稱為山水步道,全長7公里,自鶯歌車站出發,一直到大溪武嶺橋下的大溪河濱公園,大漢溪沿線能欣賞鳶山倒影、豔紅繽紛的三鶯龍窯橋、巴洛克浮雕風格的大溪橋、新南人文老街和數不盡的樹蔭小徑,翠山綠水,讓人能夠盡情享受遠離汽機車車道的自行車漫遊。
照片授權:IG@pongaponpona
照片授權:IG@yaling0112
桃園大溪河濱自行車道一日遊:
本文經 Funliday 授權轉載於 udn 聯合新聞網,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北部5大自行車道】台北 / 新北河濱、海濱、山路腳踏車道秘境大盤點!
連結世界各地旅人的旅遊社群,都在「Funliday」精彩追蹤「Funliday-旅遊規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