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膜廢棄成災 政府回收淪口號

苗栗大湖清潔隊「暫置」大量農膜和廢棄水管,後端面臨去化危機。記者林奐成/攝影
苗栗大湖清潔隊「暫置」大量農膜和廢棄水管,後端面臨去化危機。記者林奐成/攝影

農民種植鳳梨、西瓜及草莓等作物時,大量使用「農業用塑膠膜」(簡稱農膜),每年產生超過一點三萬公噸,近年政府雖推動廢棄農膜回收,但記者走訪八個縣市調查發現,全台缺乏統一回收機制,且有意願回收的廠商寥寥無幾,導致農民自行處理廢棄農膜而衍生亂象。這些廢棄農膜往往被農民燒成灰燼,不僅產生戴奧辛空汙,碎片更大量拌入農地土壤中,造成二度汙染,專家直言「農膜汙染像是慢性中毒」,政府農膜回收淪為口號,最終由全民的健康付出代價。        

運到空地溪邊 偷偷燒掉      

                                         

「塑膠布收一收,載去那邊燒掉啊!」屏東縣車城鄉溫泉區四重溪畔,知名冬季西瓜產季已結束,一名農夫站在田埂指著遠處說,收起農膜後,因鄉公所與清潔隊未協助清運,他便載去附近的「垃圾場」偷偷燒掉。

記者直擊,該處棄置硫酸銨肥料袋等農業廢棄物,地面因焚燒廢棄農膜而斑駁焦黑,散布黑色碎屑,還可見大量未完全燃燒的農膜,空氣飄著化學味。

來到濁水溪邊的雲林二崙鄉間道路,也堆置大量瓶罐和焚燒後的農膜。一名西瓜老農說,農膜無法分解又難以回收,所以集中燒掉,「火要小一點,如果燒得冒大煙,環保局當然會來抓。燒完會黑黑的,變成灰啊!」南投草莓產地國姓鄉,也有農民會在烏溪邊焚燒農膜。

環團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分析,農膜混摻其他種類廢塑膠及泥土,若有含氯物質,焚燒會產生大量有毒「戴奧辛」;其為世衛組織認定的一級致癌物,人體攝入後難以排出,有「世紀之毒」惡名。農膜混雜泥土,因兩者熱值不同,會造成不完全燃燒,釋出有毒的多環芳香烴。

廢棄農膜近年產出量 製表/林奐成
廢棄農膜近年產出量 製表/林奐成

「化整為零」 送上垃圾車

另有不願回收的農民,則將農膜分拆成較小體積「藏」進垃圾袋,扔進清潔隊一般垃圾車;這些塑膠膜將進入焚化爐,同樣走向燒毀命運。高雄市美濃區一名農產銷人士說,部分農民會將農膜「化整為零」送上垃圾車:「這次丟一包,明天丟兩包,這條清運路線丟一包,那條線丟一包;因為綁在大垃圾袋裡面,清潔隊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是私底下的默契。」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循環處理組組長陳俊融表示,燃燒農膜會造成空氣汙染和臭味,「不希望農民用露天燃燒,處理農業剩餘資材」;如果依正確原則回收,其實農膜是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他提醒,將農膜棄置路邊,若汙染地面或有礙環境衛生,可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一千二百元至六千元。

垃圾車 廢棄物 戴奧辛 焚化爐 環境部 空氣汙染 西瓜 農民

延伸閱讀

二崙西瓜節5月4日登場 公所霸氣供應1萬斤西瓜免費吃

花蓮市垃圾車全面裝設防跌落裝置 提升隊員收運安全

免追垃圾車!新北定點清運擴大 重劃區擬辦分天分類回收

桃市焚化廠2爐整修 民怨收運遲到、垃圾轉運量暴增

相關新聞

農膜廢棄成災 政府回收淪口號

農民種植鳳梨、西瓜及草莓等作物時,大量使用「農業用塑膠膜」(簡稱農膜),每年產生超過一點三萬公噸,近年政府雖推動廢棄農膜...

農膜焚燒掩埋釀汙染 醫示警:塑膠微粒有毒性

農民種植作物時常用的「農業用塑膠膜」(農膜)並非「公告應回收廢棄物」,但因使用量巨大,農業部及環境部近年鼓勵農民將其回收...

鳳梨田汙染隱憂…絞碎埋土裡 農嘆10年分解不了

六百多公頃的農地上,台南市關廟區盛產鮮甜的台農十七號金鑽鳳梨,是全台最大鳳梨產地之一;然而,這裡的土壤也埋藏不為人知的汙...

草莓田農膜去哪…回收商甩手 清潔隊暫置堆成山

農膜亂象不只焚燒與掩埋,本報調查發現,回收的後端清運,缺乏配套而一團混亂;以盛產草莓的苗栗為例,農民與清潔隊配合政策回收...

環團籲強制回收農膜 要求生產者付費

農膜亂象如何解決?環團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直言,對於回收運作不良的廢棄物,「政府應該要介入」。

專題/農地黑「膜」法:焚燒、掩埋與棄置 廢塑膠亂象直擊

台灣年產1.3萬噸農業塑膠膜,中央積極推動回收,但記者走訪全台,發現不少亂象。有農民焚燒及掩埋農膜,汙染土壤與地下水;若夾雜含氯物質,將燒出「世紀之毒」戴奧辛。農膜回收也做半套:環保蟑螂違法丟棄,合法廠商則不願收取,堆置清潔隊無處可去。農膜如何衍生「黑魔法」?我們走進8縣市現場,還原廢棄物失控的真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