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昨立院大亂鬥…女兒問「媽媽妳有沒有受傷?」 王鴻薇淚崩

農膜焚燒掩埋釀汙染 醫示警:塑膠微粒有毒性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耀東指出,長期使用農膜,產量反而減少,甚至影響環境與人體健康。記者林奐成/攝影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耀東指出,長期使用農膜,產量反而減少,甚至影響環境與人體健康。記者林奐成/攝影

農民種植作物時常用的「農業用塑膠膜」(農膜)並非「公告應回收廢棄物」,但因使用量巨大,農業部及環境部近年鼓勵農民將其回收再利用。然而,全台缺乏統一的農膜回收機制,加上產出時間不定、產地分散又夾雜泥沙,導致回收業者不願收取,多數農民自行處理,衍生焚燒與掩埋亂象。

對於焚燒農膜,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分析,若農膜材質是「聚氯乙烯」,加上不完全燃燒就會產生戴奧辛。他說,戴奧辛主要來自工業製程中未管控的廢棄物燃燒,容易累積在食物鏈,會存於動物脂肪組織,也有遺傳毒性,間接傷害細胞DNA,「戴奧辛短期高量暴露,會引起皮膚病變及肝功能異常;長期低量暴露,會引發惡性腫瘤、免疫力異常、流產等。」

至於掩埋亂象,顏宗海指出,目前無法確認塑膠微粒或更小的「奈米塑膠微粒」(nanoplastics),是否會汙染農產品,但是土壤中的塑膠微粒若汙染地下水,就會有食安疑慮。他強調:「國內外研究指出,塑膠微粒會汙染到水源,河川、海洋裡面有塑膠微粒,會進入魚的身體、食物鏈和我們人體。」

顏宗海表示,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證實,奈米塑膠微粒是有毒性的,「我們知道它對人體有危害,但是目前醫學了解不多,不知道是否增加癌症風險」。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耀東指出,農膜使用初期能提高作物產量,因此全球使用量持續增加,每年超過200萬公噸,但研究顯示,長期使用後產量反而減少,甚至影響環境與人體健康。

林耀東分析,農膜埋入地面後可能破碎成小於5公厘的塑膠微粒,不只存在土壤表層,更會被水帶往深層,甚至進入地下水系統,流佈至整個生態圈。

他指出農膜危害的四大階段:隨著時間推移,塑膠微粒汙染可能逐步影響土壤健康、作物產量與生物多樣性,最後累積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體。

林耀東認為,塑膠微粒終將透過水或根圈跑到植物,以後將遍布全世界的土壤,「這是慢性中毒,就像二仁溪汙染,等我們發現有問題時,已經對環境和人體造成破壞及影響,到時就無法挽回了」。

台南關廟鳳梨產地,農民掩埋農膜。記者林奐成/攝影
台南關廟鳳梨產地,農民掩埋農膜。記者林奐成/攝影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記者杜建重/攝影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記者杜建重/攝影
屏東枋寮鳳梨產地,農民掩埋農膜。記者林奐成/攝影
屏東枋寮鳳梨產地,農民掩埋農膜。記者林奐成/攝影
屏東車城西瓜產地,農民焚燒農膜。記者林奐成/攝影
屏東車城西瓜產地,農民焚燒農膜。記者林奐成/攝影

塑膠微粒 戴奧辛 農民

延伸閱讀

低血鉀嚴重恐致命 醫:莫名全身無力、走不動要當心

泡棉工廠大火釀空汙 毒物醫:產生神經毒「直接傷腦」

身體每天都在接觸毒素,如何減少中毒機率?顏宗海分享個人排毒秘方

寶林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毒物醫分析最糟情況

相關新聞

凍漲29年!台鐵票價最新方案將提出 立委要求東部列線票價不漲

交通部次長胡湘麟今天(6日)上午在立法院受訪指出示,台鐵票價29年未調整,交通部一個多月前曾討論過,當時認為台鐵公司提出相關分析尚不完整,當時決定,希望台鐵公司就整體分析再研議。此外,多名立委認為台鐵在花東受地震重挫後調漲票價並不妥,提出臨時提案,要求凍漲台鐵東部列線的票價。...

馮世寬怒日本與中共建交 當年想用戰機擊落日民航機

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即將卸任公職,他以「大鵬展翅-馮世寬回憶錄」為題出版回憶錄,預定5月中旬發表。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衛福部草案要求上傳監視影像 民團反對原因曝光

為防止托嬰中心兒虐事件,衛福部編列2.6億預算建置雲端空間,並於上月26日預告草案,要求托嬰機構把監視器影像上傳中央保存...

蔡馬浴佛 盼天下無災

蔡馬浴佛 盼天下無災 慈濟基金會昨晚在中正紀念堂舉辦「二○二四年佛誕浴佛孝親感恩祈福會」,蔡英文總統、前總統馬英九同場出...

台中破285萬人 幸運兒領10萬禮

台中市人口突破285萬,昨天達標記者會上,市長盧秀燕說,少子化影響,很多城市人口減少,但台中市不減反增,除大家願生願養,...

一張寄自太平島的明信片 江啟臣:籲賴清德520重申主權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及外交國防委員會召委馬文君等在野立委今赴太平島考察。江啟臣表示他從太平島郵局寄出明信片,寫上「中華民國,永保太平,你我有責」,也請準總統賴清德就職時,重申太平島為我國領主,宣示南海主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