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眼前的環保路,有豐碩的成績,也有來不及的急迫



1990年代的台灣,經濟發展快速、垃圾量爆增、掩埋場瀕臨滿量、各鄉鎮爆發垃圾大戰、垃圾堆積街頭臭氣熏天,曾經美麗的福爾摩沙成為垃圾島。

當時,證嚴法師告訴大家,每個人只要有心,把地球看成自己的生命般愛護,用雙手做好垃圾分類回收,一定有機會改變環境及世人認知。

30年來,感恩所有慈濟環保志工和社會環保人士的共同努力,大家一起身體力行環境行動,慈濟從台灣扎根,開枝散葉至全球19個國家,11萬志工身體力行響應,把台灣的環保理念和行動,帶到全世界,也以實際的行動,投入「經濟循環」生活實踐!

只是,邁向下一個30年,環境的挑戰更嚴峻。



資源永續、地球永續 下一個30年責無旁貸



全球各地頻傳水災、乾旱、高溫、大雪,未來,每個人有生之年遇上天災、大瘟疫的機率急劇升高。2019年,歐洲議會宣布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警示層級大幅超越過去的氣候變遷。

慈濟推動環保三十年,眼前的環保路,有豐碩的成績,也有追趕不及的急迫。如何加速循環經濟的腳步?如何更有效地減少資源消耗、節能減碳?已成為慈濟人心中最深的掛念。

2017年,服務於半導體科技業的顏博文轉任慈濟基金會執行長,他如何看待慈濟的優勢與過去,帶領全球11萬名環保志工,繼續打這場以地球、人類生存為目標的零垃圾之戰,再造下一個環保30典範?

顏博文說,有理念、有志工、有組織、動員能力強的慈濟,下一個30年,責無旁貸的責任,是以永續為核心,善用優勢達到資源永續、地球永續的目標,並在過程中用數字呈現行動效益。



經濟循環加精神循環 迎向資源永續



科技業出身的顏博文,擅於拆解既有的產品製程,改良使它更流暢。他提出慈濟模式的資源永續,將一般人熟知的回收利用「經濟循環」連結人類心靈層面的「精神循環」,兩者合一,啟動無限大的作用。

例如,慈濟在全球19國家地區,設立超過1萬個環保教育站、環保點,每天有超過11萬志工分類回收塑料,並透過環保科技,再製成各種賑災和生活用品,提供人們日常需求。這是慈濟引以為傲的回收「經濟循環」,也符合產業界的概念。

不過,慈濟版的「經濟循環」流程,還蘊藏著另一股「精神循環」力量。

全球各地的環保志工,日復一日地投入資源分類回收,回收所得的經費,挹注大愛電視台,製播正向美善的節目,傳播至全球各地,讓民眾了解環保的重要性,進而號召更多人做環保,進入「經濟循環」。顏博文說,這是經濟與精神兩個循環,輪轉不息的作用。

「經濟循環」和「精神循環」相加,宛若數學無限大∞符號,意味著生生不息,鼓勵更多人響應環保行動,慈濟的雙循環模式,全球獨一無二,顏博文說。







清淨在源頭、簡約好生活 邁向「地球永續」之路



不過,以目前人類的科技,再怎麼花心思讓資源回收再生,處理過程中仍消耗能源,甚至造成汙染。顏博文說,要達成地球永續的目標,關鍵是秉持證嚴上人推動「清淨在源頭,簡約好生活」的倡議精神。

「清淨在源頭」,是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裡,落實5R(Refuse、Reduce、Reuse、Repurpose、Recycle)的好習慣。

Refuse最好不用,Reduce減少使用,Reuse重複使用,Repurpose重新調整用途,Recycle回收使用。顏博文解釋,從源頭開始降低消耗,就能減少廢棄物;如果因必要而使用,回收時必須保持乾淨,才能加速資源回收再利用。

茹素20年的顏博文也提倡蔬食、善待地球環境。根據統計,全球畜牧養殖業每年至少排放325億噸二氧化碳,加速溫室效應,影響生態環境。多以蔬食替代葷食,能夠減少碳排放,保護地球。



讓數字說話 慈濟倡議永續



從心靈層面來看,慈善的本質是沒有任何要求或條件的,顏博文說,這就像證嚴上人耳提面命「行善是慈濟人如常的本質,很自然地做,不懷目的地做。」

不過,當今社會對於慈善組織的期望、標準越來越高。倘若缺乏量化指標,外界很難了解組織的運作成效。慈濟產生的社會效益,外界也只能霧裡看花。

顏博文因此找來安侯建業(KPMG)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計算慈濟「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算出慈濟每投入一份愛心資源,加上志工付出無所求的價值投入,即能創造超過五十倍以上的社會價值,讓社會用數字看懂慈濟的貢獻,倡議行動更可長可久。

舉例來說,2018年度慈濟志工動員數,超過1800多萬人次,全年度受益人次超過3000萬人次,這些志工無償付出,所產生的經濟價值超過120億元。行動效益量化成數字,讓慈濟與社會溝通有了共通語言,影響力更廣,合作層面更深遠。

顏博文說,只要組織持續發揮它的「社會愛心價值影響力」,就能夠引起社會共鳴、共識、共行,慈濟本身和倡議理念,得以永續並存。

當人們用強烈的信念,懷抱夢想,打破既有思維框架,積極行動,從一人開始逐步擴散,帶動億萬人共同投入時,零廢棄和永續的未來,絕非天方夜譚。



2020年適逢慈濟環保30年、世界地球日50周年,慈濟基金會2020年11月14日~11月15日「第六屆慈濟論壇」-未來地球與綠色行動,邀請產、官、學以及民間環保團體,重新檢視環境保護的思維, 期待為台灣和全球永續發展再創奇蹟。

點看專題
點看專題
點看專題
融媒體倡議部
聯合新聞網
慈濟基金會
製作人 文字採訪 網頁設計 網頁製作 議題行銷

監製
陳宏立 陳宏立 李翎 李翎 張乃文、陳欣媛 張淑婷 蔡幸怡、吳思萍 董谷音
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