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驗教育執行率偏低 藝文團體憂入校後預算遭砍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文化部推動文化體驗教育,鼓勵藝文工作者與團體與教師合作,開發可供學校正規時數使用的藝文課程設計。審查通過的教案,可於隔年起上傳教育部「藝拍即合」媒合平台供學校申請。但自2018年推動以來,文化部相關預算剩餘比率都在兩成以上,遭立委批執行率過低。此外參與學校以國小為主,國高中加起來不到三成。參與的藝文團體表示,雙語教育崛起排擠藝術課程,導致學校申請意願降低;而課程預算常遭學校刪減,也影響團體入校意願。文化部表示,除了補貼預算,也將持續鼓勵藝文單位開發適合國、高中階段課程,並思考結合「文化禮金」研議規劃多元體驗。

台中至善國中輔導主任蔡善閔擔任美術班老師多年。他表示,近年雙語教育成顯學、本土語言成必修,排擠到藝術領域的上課時間;加上國高中許多藝術領域教師都被找去做雙語,要再安排文化體驗教育入校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建議文化體驗教育可以多一點彈性,不必一定要在正規課程之內,也可以成為課外教學。

規劃「玻璃好好玩」文化體驗課程的工藝家張雪鳳指出,在有限經費之下,教育部要求「一校只能申請一班」。但通常一個年級會有好幾班,造成同年級的課程無法同步,沒上體驗課程的班級也會感到不公平,讓學校卻步。

台北曲藝團設計了「語文變聲」、「我把相聲變小了」等說唱藝術體驗課程,學生反應熱烈。但台北曲藝團團長葉怡均表示,研發好的課程傳上「藝拍即合」網站後,申請的學校往往會再調整內容、再向教育部申請預算。最後經費和助教員額遭刪減,原本設計給30名學生的體驗課程,也膨脹為人數爆炸的「講座」,兩種版本的差異讓她相當傻眼。她認為除了預算的問題,文化部和教育部之間還需要更多的溝通。

文化部推動文化體驗教育計畫,與「影響‧新劇場」合作前進高雄市明宗國小,透過戲劇體...

據了解,教育部透過「藝拍即合」媒合平台共同支持文化體驗教育計畫,因資源有限,原則每年支持各縣市六校。文化部表示,前年起透過新增推廣類補助,由文化部支持已有研發體驗課程的藝文單位直接洽談學校合作,補足經費缺口。近年因疫情因素影響藝文團隊與學校合作意願,但去年下半年已逐步恢復,文化部預計三月與教育部共同辦理「文化體驗論壇」,全面體檢文化體驗教育。

文化部 教育部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