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風暴 專家:回歸邊境查驗

聯合報 記者林琮恩、王聖藜/台北報導
津棧、佳廣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進口大陸的辣椒粉,遭檢出含致癌物蘇丹紅,高雄市衛生局查...

「蘇丹紅」辣椒粉食安風暴持續延燒,衛福部食藥署行之多年的戰情中心形同破功,專家指出,國內食安把關重點放在「後市場」(上市產品)稽查,但多數食安問題屬於「境外移入」,建議提升邊境查驗人力及人員相關食品科學識能,另增加實驗室檢測誘因,並與國外食安風險系統連動,通盤檢討,才能有效預防。

法務部表示,高雄地檢署本月一日指揮刑事局查辦三家公司,發現違規產品三萬二七三九公斤,查獲已流向市面違規產品三萬四四一四公斤。截至昨天,各地檢署陸續查獲製造、販賣含蘇丹紅辣椒粉案,已獲准羈押二人。

成大食品安全衛生暨風險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秀玲表示,食藥署多年前建置戰情中心,透過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及預測食安事件,但這需有違規案例,才有資料作分析,防堵類似食安事件重演。至於首次出現的違規案例,大數據系統難以提防,應嚴密關注國際近期關注的食安議題,「蘇丹紅」並非新興議題,沒想到在重重把關下還是混進來。

「多數引發食安問題的產品都是由國外進口而來,必須靠邊境查驗才能攔住違規品項。」陳秀玲說,台灣食安資源投入後市場稽查比重過高,且邊境查驗受制於實驗室作業時間,難以全時段配合檢測、複檢、銷毀。

再者,進口業者常以原料供應問題,要求邊境查驗加快速度,陳秀玲指出,問題盤根錯節,政府必須通盤檢討,投入資源提高實驗室檢測誘因及配套,才能將食安問題防堵於邊境。

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孫寶年指出,食品摻偽事件防不勝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於無法料到業者會添加哪一種違規品項,食藥署大數據分析難以派上用場。建議政府強化與各國食安事件分析系統串連,了解國際食安問題,另對邊境查驗人員提供更完整的食品科學教育,提升敏感度,才能讓他們如偵探般找出違規的添加成分。

孫寶年直言,食藥署大數據資料庫還不到位,而違規添加物品項推陳出新,必須累積時間及眾多事件,資料庫才能發揮效用,目前僅能倚賴人力、時間來尋找線索,並針對違規的國家、公司、品項加強查驗,以避免食安事件。

蘇丹紅 辣椒粉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