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人體運作不思議》從起床、上班、運動到就寢,重新認識你的身體

書名:《24小時人體運作不思議》
作者:安東尼.皮歐(Antoine Piau)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9月2日
書名:《24小時人體運作不思議》
作者:安東尼.皮歐(Antoine Piau)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9月2日

身體是我們的第一個盟友,我們卻常常不知道身體在一天的24小時是如何運作的?

《24小時人體運作不思議》這不是一本傳統的器官介紹手冊,也不是什麼醫學的解剖學教科書,本書作者法國博士醫師結合詼諧的筆觸與科學的嚴謹,從典型的一天(從醒來起床到上床入睡)中,依照我們的活動時間,介紹人體功能以及每個器官成員的作用。(編按)

文/安東尼.皮歐(Antoine Piau)

七點 起床

它活著嗎?顯然是的:它會動,它低聲呼嚕著,它有氣味。這是人類嗎?很難說。這坨蠕動著、擱淺在床上的東西,包裹在柔軟舒適的外殼裡,看起來完全像無脊椎動物一族。也許是隻幼蟲、一隻大肥蛆,又或許可能是隻蛾螺。甚至很可能是隻蠑螈。顏色挺不錯的,更近地仔細觀察它,可以辨認出一點點的頭,兩隻眼睛正費勁地張開,鼻子振動著,嘴巴微微打開。一點一點,這隻小動物用極為困難的方式,拖拖拉拉地從棉殼裡脫身,一邊咕噥地抱怨著;先是一隻手臂,再第二隻。腳趾頭、腳掌、小腿肚、左膝蓋,右邊也同樣再來一次。然後突然間,以一種英雄般壯烈的姿態,這隻人形動物以兩隻腳站立起來,像跳華爾滋般拋開那揉得皺巴巴的、熱呼呼的被殼,在一陣喉音的呻吟抱怨聲中伸展了全身。她站起來了!總之,她努力嘗試著站起來。就這樣,在經過好幾個小時躺平的水平模式(其實是胎兒的「球狀」模式)後,她進入了垂直模式。

(圖/Unsplash)

身體

這一大塊肉就是人類:有兩條腿、兩隻手臂、一顆頭和一個軀體,就像孩子們畫出的人那樣。四肢或多或少是長的,軀幹或多或少是圓的,一個模板到另一個模板之間,變化稍有不同。然而有些事是不會變的,那就是作為「人」的物種類別。且讓我們一層一層去皮去殼地仔細分析身體,從外到內剝去表層深究。首先是表皮組織:有毛髮、頭髮、指甲和皮膚。再往內是一大片美麗的脂肪,有利於浮在水面上、保暖,或是在饑荒時存活下來。有些人的這一層比別人的厚多了。再繼續往下,第三層是纖維膜層(也就是筋膜層),部分是由,也就是和、韌帶、骨頭(特別是鈣質)等同樣的物質所組成的。

這種所謂的「結構」蛋白質,有點像身體的基質(如同底盤之於技師)。

如果人類可以用3D列印來製造,那麼他們的結構體就會用膠原蛋白來製成。我們在肉醬和肉凍裡看到的明膠狀物質也是同樣的膠原蛋白,同樣地,能讓你最愛的糖果結成凝膠狀質地的,也是這源自於豬骨的膠原蛋白(食品業總是是重摔摔到斷掉或是被海鷗撞到碎掉 * 都能重建,很不可思議吧!某些細胞(比如破骨細胞),負責摧毀所有舊的東西,而其他的(像是成骨細胞),則負責生產新的東西。食物中的鈣會緊接著將整體無機質化。而這整個身體結構都靠兩塊板子支撐:雙腳!

它老是拖垂在地上,醜醜的,聞起來的味道常常不太好,像漬過卻沒醃好、剛好適合用來長香菇的那種。粗粗的後腳跟、短小的腳趾、搖搖晃晃的足弓......有些人迷戀它們,對其懷抱著一種社會接受度邊緣的宗教戀物癖情懷。在常見的曲解或延伸詮釋之外,雙腳首先最主要的角色是:確保身體的平衡,把身體牢牢地釘在地上。右腳和左腳同屬一座精密機器,像一座真正的瑞士鐘錶。首先看到的是骨頭們(又是它們),很多很多的骨頭:每隻腳各二十六塊,兩隻就有五十二塊,也就是整副骨架和它二百零六塊骨頭的四分之一。為了連接骨頭,需要很多很多的韌帶:一百零七條。

(圖/Unsplash)

而為了使這整座像鋼琴鍵般的結構得以活化,又需要很多很多來自四面八方的肌肉們,光是單一隻腳就有二十塊肌肉。雙倍的肌腱從關節兩側將肌肉附著在骨頭的每個端點,也就是說,它們把肌肉的一端固定在骨頭上,使這些骨頭得以調動我們的骨架。連接關節兩側骨頭的,是韌帶們,你可以把它們想像成橋梁的支索或帳篷的彈性營繩。歸功於靈活性,韌帶使關節固化而不僵化。當你扭傷時,被你大力拉傷的就是它們。嚴重時,韌帶纖維會被撕裂導致某些危急情況下的斷裂,例如你在碎石子路上奔跑扭傷了腳,感覺到一股劇痛從腳外側傳來,那麼很有可能是傷到了腳踝外側的韌帶。在一小時內,這個區塊就會精準地長出一顆「蛋」(這是一種反應性的水腫,是人體的發炎反應,目的是為了透過修復性細胞的大量湧入,來進行受傷韌帶的修復),因此會有好幾週的苦日子。一方面你會很痛,另外,你還得留意其他可能的附從桿子上摔下來(即使對很謹慎又受過良好訓練的人來說,這都是會發生的事),眼睛清楚地看到墜落,內耳感知到朝著地面加速的動作和隨之而來可能產生的旋轉。

身體有自己的加速器兼陀螺儀,隱藏在眼睛裡的這種「雙面向、雙感官」組合,可以區辨下列兩種情況:選擇一、你的身體沒動,是大地飛了起來;或選擇二、你的身體在墜落,而大地保持不動。一旦被這些哨兵們示警,大腦就透過神經做出反應並發號施令,命令適當的肌肉安置雙腳來減緩碰撞:為了吸震,兩個腳掌並不完全是平的(畢竟雙腳並不懂何謂平整),但也不是靠著腳趾頭,而是這兩者之間的專家。腳的下方是一個弓形,有一條又大又平的韌帶連接腳跟和前足,也就是足底的筋膜。一接觸到地面,這條彈簧會先吸收一部分衝擊力。同時,雙腳的敏感接收器會在最後緊急著陸的階段接替眼睛和內耳(有點像飛機駕駛員在緊急降落跑道時,從自動駕駛中部分接手一樣)。這些神經接收器會觸發雙腳小肌肉群的反射性收縮,而歸功於收縮/放鬆。

●本文摘選自《24小時人體運作不思議》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膠原蛋白 肌腱 商周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提高專注力和生產力!生活各層面實踐「心流」三步驟

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做好5件事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LOG IN 台南/為什麼台南能推動老建築活化?「舊料新生」延續集體記憶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