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家事一把抓? 在家工作者容易陷入的「主婦困境」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的職場型態,以往只侷限在少數科技業職缺、自由接案者或新創一人公司,當疫情開始之後,全球企業不得不採行新的遠端管理與工作模式,不過,習慣以辦公室作為工作重心的上班族與管理層們,該如何重新建立起規律且有效率、並兼顧工作與生活的新模式?(編按)

文/徐豫(御姊愛)

我不想讓你誤會,以為在家工作都是美好的一面。

在家工作者要自律不容易,當家裡有兩個在家工作的人時,更難的是不爆氣。撇開那些極少數住在五十坪以上大空間裡的人不說,在有限的住家環境共處二十四小時,特別容易相互干擾,對雙方的感情和工作成效都是挑戰。就拿凱文在家工作的這段期間來說,我完全不能像獨自在家般隨心所欲!

他每天早上固定有幾個會議,九點跟主管一對一開會,十點和部門同事團體會議,十一點之後又有許多不同的專案討論。為了不打擾他開會,我必須留意煮咖啡磨豆機的聲音不要太大聲;走進房間時也不能邊開門邊跟他說話;當他在客廳視訊時,我得確認自己的行走動線,避免從他背後走過去。當然,他也得適應不能隨意走進房間打斷我的寫作,作家的靈感是一種氣場,莫名的聚集也極易消散。一旦打斷,又要重新醞釀。

某位朋友抱怨丈夫完全不顧及她在家工作的處境,老是在她開語音會議時用果汁機或看電視,偏偏家裡又只有客廳Wi-Fi 訊號最強,彼此爭執頻繁。

肺炎疫情爆發時,上海出現一則新聞:大規模採行在家工作後,許多夫妻相看兩厭,糾紛不斷,戶政單位的離婚申請人數也創下新高紀錄。

我的在家工作步調並不像凱文的行事曆那樣緊湊,小公司簡單得多,很少一個會議接著另一個會議。如果不是特別忙,我盡量一天只安排一件重要的事,給自己多點空間,讓腦袋一次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如果是我一個人在家,早上通常看報、寫作和回覆Email,中午時間簡單燙個青菜、蛋或肉就解決,晚餐等凱文回來再好好下廚,一天就忙晚餐一次。但現在不同了,先生在家工作。我一個人可以吃得簡單隨意,但兩個人在家,三餐都得好好打理。

一早起床我就得思考中餐要吃什麼,拿什麼出來退冰,還不能跟晚餐重複;工作到中午十一點半,就得放下手邊的事,到廚房料理午餐,至少兩道菜。下午又得再重複一次早上的流程,想想什麼要退冰,哪些要去超市採購,還得稍微規劃一下明日的菜色。

他在家遠端工作,關上房門專心開會、畫設計圖;我的工作量不但沒有減少,家務還不減反增。幾週下來,我這個原本在家工作的人,卻因為多了一個「在家工作的伴」感到疲憊不堪,屢屢忍不住想發怒。

我不開心,或許是因為我沒有那麼多不開不行的會,可以把自己鎖在房裡不問世事。

我不開心,或許是因為先生習慣家裡的烹飪工作由我處理,所以順便弄個午餐也貌似合理。

我不開心,或許是因為誰先看不下去這些家務事,誰就得先去做。

我不開心,或許是因為我對於凱文在家工作懷抱太高的期待,想說他既然都在家了,應該可以多負擔一點家事。

這種形態本質上是不公平的。

舉個例來說,明明白天時段兩人算是「同事」(假設家就是商務辦公室), 彼此都在工作,所賺的錢也都用來供給家庭。但其中一個人貌似高級上班族只顧開會,另一個卻要負責公用區域的打掃、伙食,還得顧及自己的工作進度。儘管這或許是無意識造成的分配結果,卻會讓後者感覺自身受到輕視,覺得自己手上的工作不被看重。

反正你在家工作就多幫忙的「主婦困境」

雖然上述的例子像是兩個在家工作的人分工不均,但問題的癥結點並非僅是雙方一起遠端工作,而是在家工作者的職業屬性被忽視,且家務分工落入傳統刻板印象。

德國The Hans Böckler 基金會發布了一份研究,發現無論彈性工作或是在家工作,男性都比女性更容易發生加班超時工作的情形,女性則沒有太顯著的差異。但在照顧孩子方面,如果媽媽的工作性質屬於彈性工作或在家工作,平均每週會比在公司上班多花1.5~3小時照顧孩子,父親卻不會因為工作地點的不同而在照料孩子的時間上有所改變。

換句話說,在家或彈性上班的模式某種程度加深了傳統性別角色分工, 在家工作的女性更理所當然的被想像成職場與家務都應該兼顧的角色,而同樣遠端上班的男性卻可以整日放心在家工作、開會、講電話,除非他有一個工作能力強、收入優渥且老是在辦公室加班的太太。

很多人都忽視,其實在家工作也還是在工作,心思綁在眼前的任務上, 思考著應該如何完成手邊的工作,努力達成客戶需求與預定的成果。儘管看起來是坐在家裡舒服的工作椅上,但大腦全神貫注的狀態跟在辦公室並無二致。去接小孩、超市買菜、打電話請水電工來修繕這些家庭勞務都會打斷工作節奏、改變工作氛圍、拉長完成時間甚至影響生產力。如果一般人不會在辦公室上班上到一半去做家事,在家工作的人又為何要被期待能夠兼顧這些任務?

(圖/Unsplash)

主動建立被尊重的身份

對在家工作者來說,或許透過不同的小儀式就能跨入工作模式;但就旁人看來,那條「在休息」或「在工作」的界線,或許未必清晰。在家工作者必須主動為自己的職業立場發聲。有時身邊的伴侶或家人並不是惡意忽視我們工作的重要性,只是沒有注意到原來在家工作也同樣有職場上的壓力。

以下幾點有助於在家工作者經營伴侶關係,減少因為不了解對方的狀態而產生摩擦:

1.設立清楚的時間界線

無論是單獨或是兩人在家工作,彼此必須要設定明確的時間界線。

就像去辦公室上班有上下班時間一樣,在家工作的人也必須讓家人知道,何時是自己不想被打擾的工作時段,例如早上九點到傍晚五點之間請勿干擾;下班後則可以進入家庭模式,相約看電視、一起用餐、共同協作家事。

2.設定地域界線

在家遠端工作的人必須劃下一個屬於自己專屬的居家辦公空間,不管是單獨的房間或只是餐桌某個特定的座位,都應當讓同住的家人知道,在工作時間裡,這個空間就是你的辦公區,任何會影響你上班心情的事情(包括聲音、氣味、視覺),都應當避免。

居住空間充足時,自己擁有一個獨立的房間作為工作室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 但倘若家裡不夠大,只能格出一個小角落,也務必尋找一個光線充足、能自在工作的一隅。

(圖/Unsplash)

3.主動宣布下班

遠端工作不像在辦公室上班,回家踏進門就是一個明確的「下班儀式」,為了避免家人不知道何時方便跟你互動才不致於打擾,結束上班時段之後,可以主動說句「今天工作結束了」,象徵工作模式已經結束,將更有助於家人切換心情轉換鍵。

4.列出清楚的家務分工

書名:《在家工作》
作者:徐豫(御姊愛)
出版社:寫樂文化
出版時間:2020年8月1日

制定詳細的家務分工,劃分每個人應該在什麼時間、完成哪些責任分擔,才能避免所有的家務都落到在家工作者的頭上。如果家裡有孩子,也應該讓孩子儘早加入家務分工的「榮譽名單」上,讓孩子明白,做家事是擔任值得讚許的角色,而不是一件苦差事。

當然在家工作者也要避免因為自己在家時間較長,所以很多事情「看不下去」 而捲起袖子就做了的衝動。要記得,一旦做了,就是剝奪其他人負責家務的機會,也是卸下對方的責任、養成對方不幫忙的習慣,徒增自己心理不平衡的怒氣。

伴侶一起在家工作或許能讓彼此更親密,兼顧工作與生活,卻也可能讓彼此的關係備受考驗。究竟會增加出生率還是提高離婚率,就看彼此能否尊重對方的居家辦公場域。

●本文摘自出版之《在家工作》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在家工作 寫樂文化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運用「亮點人設」打造你的獨特!和其他競爭對手成功拉開鑑別度

LOG IN 台南/台南神轎之父王永川 大轎技藝傳承後世

人生有些垃圾得留在過去 不喜歡不必假裝,討厭可以大方!

《平路台灣三部曲》思索大航海時代以降,島嶼的身世和命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