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供電 非靠標語

聯合報 羅士禹/出版業(新北市)
台灣面臨缺電危機,過去曾歷經多起全國性大停電,缺電、電網韌性不足問題浮上檯面,加...

台灣美國商會日昨公布「二○二三台灣白皮書」,對於能源政策用詞嚴厲,認為台灣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不但影響產業發展,也衝擊國安,呼籲政府應提出確保供應無虞的政策藍圖。

蔡政府以非核家園和二○二五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百分之二十為目標,然而,太陽能光板和風場不僅要看老天臉色,發電才不會受到影響,背後更牽涉到土地、海域與生態的環境資源保育問題,以及政商掛勾等重重黑幕,屢屢造成許多農漁民生計上的衝擊和環境永續發展的疑慮,造成綠電發展的瓶頸。未來,政府應和地方政府、企業界協力合作,建構儲能系統的基載量強化的需求工程,讓綠能可以穩定的運作。

其次,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的問題,水資源就顯得特別彌足珍貴。尤其,水力發電常受到乾旱的影響,還牽涉到民生用水和灌溉用水的調度與供應問題。因此,能源轉型的王道,就在於要有實際的發電需求規畫,以及建構穩定的供電與電網的韌性為政策標的。

蔡政府目前在能源政策所打的牌,無非是要仰賴火力和天然氣發電為用電主打的傳送、運輸途徑。在核二和核三相繼除役後,吾人可以看見,火力上升是補足用電缺口的大宗。然而,火力發電必須仰賴燒煤,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與二○五○「淨零減碳」、「碳中和」的目標相悖。

天然氣更必須靠進口,然而,三接的桃園藻礁爭議與四接基隆外木山的珊瑚保育問題,都讓能源開發與生態維護存在著矛盾與緊張關係。且在當前兩岸關係緊繃之時,天然氣的運輸船如何確保在台灣海峽的海路運輸不會被中共牽制與封鎖,則又是另一道國安問題。

蔡政府應該好好盤點非核之後的用電缺口,更應該思慮風力和太陽能等綠電的現實成長百分比問題,不能有挖東牆、補西牆的美化思維。否則,受到嚴重衝擊的必然是台灣的經濟發展。如何維繫台積電這座「護國神山」,以及其他高科技半導體業之生存發展,避免產業競爭力受到衝擊;如何確保醫療體系不跳電、不斷電,關注民眾的生命健康維持權;讓台灣的國力向上提升,人民安居樂業,端賴蔡政府和陳內閣的執行力。須知,人民要的是光明,而不是黑暗;盼的是執行力,而不是口惠和標語。

太陽能 天然氣 綠電 缺電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