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神曲 諷誰?各自解讀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整理

前言:刀郎的「羅剎海市」究竟是怎麼暴紅的,一直是許多人的疑問。有人說,聽刀郎的歌像在看一場「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痛快大戲;有人說,刀郎的歌讓人找到釋放情緒的出口。刀郎到底為什麼火了,其實答案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沉寂多年後,52歲的刀郎一回歸就創造了一首許多網友心目中的「2023第一神曲」——「羅剎海市」。網上大都以「沒點文化的人聽不懂」來評價這首歌,有更多網友稱這是刀郎的復仇之作。這首歌還讓200多年前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重回人們視野。無論聽懂沒懂,不可否認地,在大眾精神苦悶之際,刀郎與蒲松齡趁虛而入,成了許多人的救命稻草。

「羅剎海市」是刀郎新發行專輯「山歌寥哉」中的一首,短短11天全球播放量就突破80億次,引發全網熱議。中國新聞周刊報導,網友們的熱評集中在兩點:一是這首歌風格怪誕,歌詞寫得別緻,但也難懂;二是有網友直言此歌暗諷味道十足,劍指當年的「那英汪峰楊坤與刀郎的恩怨」。

刀郎發行新專輯「山歌寥哉」。(取材自新民周刊)

2010年,那英以刀郎的歌曲銷量可觀但不具備「審美觀」為由,拒絕刀郎入圍音樂風雲榜十年盛典評選的十年影響力歌手。當年汪峰曾以「簡直就是流行音樂的悲哀,除了新鮮,一無是處 」形容刀郎的歌曲。楊坤則曾發問質疑:「刀郎那是音樂嗎?你認為他懂音樂嗎?」此後不久,當年如日中天的刀郎選擇了急流勇退。

那英曾公開砲轟刀郎不具備審美觀點。(取材自環球網)

現在,儘管刀郎多次在公開場合回應關於「報仇」之說有不少是謠傳或節目組的「藉口」,但新歌上線後,不少網友怎麼聽,都覺得「太深奧」的歌詞是在報十多年前的一箭之仇,因為如果歌詞不講復仇,也真的聽不懂在說什麼。很多人因此把「羅剎海市」的出處,蒲松齡「聊齋誌異」找來看了好幾遍,也還是各有見解。

專輯名稱「山歌寥哉」中的「寥哉」,就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著「聊齋誌異」的諧音。「羅剎海市」是蒲松齡「聊齋誌異」中的著名篇章,原篇章究竟講的是什麼故事?與刀郎的「羅剎海市」又有什麼關連?

刀郎的歌讓許多人在微博上曬出自己讀「聊齋志異」的心得。(取材自微博)

羅剎海 長相越醜官越大

「羅剎海市」講了一個「美少年的奇幻漂流」的故事。「羅剎」指的是羅剎國,「海市」是個海上奇珍異寶交易市場。美少年男主是馬驥,字龍媒,能歌善舞、有學識且相貌俊俏。馬驥聽父親的話繼承「外貿」家業,某次出海被颶風颳到神祕國度「羅剎國」,刷新了他的三觀。

因為羅剎國裡不僅審美觀顛倒,以醜為美,還格外看重外貌,官員職位高低都要按外貌「好壞」排序,越醜的人官做得越大。依此標準,「俊人」馬驥在當地如同「妖怪」,別人見到他就跑。 這使得馬驥沒機會和當地人交流,直到走到一個極貧窮的村子,得知都城位置,見到了當地官員,席間唱歌得到官員賞識,被引薦給國王獻藝。

但當地官員擔心馬驥的美男子長相嚇到國王,就讓馬驥用煤灰抹臉。馬驥後來意外得到國王賞識還被封官。但他逐漸受到其他官員排擠,辭官不成的馬驥請長假3個月,帶金銀珠寶回到窮山村分給村民,他在和村民逛「海市」時又受到「東洋三世子」關注,被引薦給龍王。馬驥寫了一篇「海市賦」深得龍王賞識,被招為駙馬,妻子龍女為馬驥生下一兒一女,馬驥最後還是返鄉。

蒲松齡在「羅剎海市」裡,諷刺了不分美醜、顛倒黑白的羅剎國,也諷刺了男主馬驥。馬驥名中的「驥」字有兩個意思,一是「良馬」,二喻指「傑出的人才」,但其發音同「雞」。因此刀郎歌詞中的「馬戶」和「又鳥」是一個人,就是「醜化」後的馬驥。馬驥靠著由內而外的「醜化」在羅剎國獲得官職,而刀郎的歌詞裡重點諷刺了「知醜扮醜」的男主馬驥。

不甩評論 他只做自己

有學者認為,蒲松齡筆下的「龍宮」,是一個神話般的理想世界,既重視馬驥的文學才華,又「提供」富貴、美人,使馬驥娶得龍女,實現階層躍遷,達成了封建時代讀書人的終極理想。龍宮之行使馬驥擺脫了之前的醜化,變回了原來的自己。

馬驥的「奇幻漂流」中雖有愛情,但故事的重點是言志。那麼,刀郎的「羅剎海市」與原著有啥不同?

歌詞究竟有沒有暗諷,最終解釋權在原作者手裡。從刀郎歌詞的內容看,與原著差異最大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羅剎國的位置,一處是維特根斯坦。

第一句歌詞「羅剎國向東2萬6千里」,與蒲松齡「羅剎海市」中「西去2萬6千里,有中國」相呼應,只是方向相反。有網友認為,當羅剎國在北緯53度到北緯45度區間時,向東、向西2萬6千里都會到達中國境內,大概率在美國境內。但在其他緯度時,可能到非洲幾內亞。

「羅剎海市」歌詞節錄。(取材自百度百科)

而歌詞中的「一丘河」、「苟苟營」等,似暗諷與羅剎官員如一丘之貉,扮舞女又唱靡靡之音的馬驥,自然名揚十里花場。而據新民周刊,「她兩耳傍肩三孔鼻,未曾開言先轉腚」被網友分析很像是那英在「中國好聲音」上的動作。而「黃蜂尾上針」似在暗諭最毒婦人心。

最後一段歌詞「西邊的歐鋼有老闆,生兒維特根斯坦......」,據中國新聞周刊,這指的應是著名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他曾說過「漂亮的東西不會是美麗的」。或許刀郎認為,審美觀各異,無論別人如何評價,他都不會成為迎合羅剎國醜陋審美的馬驥。

48歲時的刀郎臉圓了,禿頭體胖,雙下巴明顯,打扮隨意,被形容像「油膩」的大叔。(...

刀郎現象 影響層面大

鳳凰網「風快哉」分析「刀郎現象」的奧妙有二,一是歌曲製作,一是社會心理。

「山歌廖哉」基本配方是民間音樂+傳統文化,還將「聊齋志異」的魅力部分地轉移到自己的歌曲中,這讓聽眾產生了「沒有點文化還真聽不懂」的感覺。追捧者之所以不願「小看刀郎」,歸根到底是不願小看自己,於是在 「刀郎到底諷刺了誰?」話題中,大眾各自獲得了自我解讀的滿足。

刀郎的新歌看起來是在反抗著某種東西,也似乎在影射音樂圈子乃至更大的東西。如今「刀郎現象」或許是大眾精神空虛和苦悶的表現,人們沒有出口,刀郎的歌趁虛而入,成了救命稻草,人人為之顛倒夢想。

新民周刊引述南大文學院教授苗懷明認為,「羅剎海市」是否有針對性,仁者見仁,對號入座的人越多,說明諷刺的意義越大。「我願意解讀為刀郎對社會醜惡現象的嘲諷,不是具體針對哪個人,這樣他的歌曲才更有意義。」

妻力挺 成就現在的他

刀郎是中國著名流行樂男歌手、詞曲創作者、音樂人,1971年6月22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原名羅林。17歲高中未畢業,便從資中縣來到內江一個歌廳裡學習鍵盤樂器,兩年後又到成都、西藏等地跑攤4年多,曾組成「手術刀」、「地球之子」等樂隊。

刀郎的妻子朱梅。(取材自百度百科)

刀郎第一任妻子是舞蹈演員楊娜,育有一女。第一次婚姻失敗之後,刀郎於1993年在海南打工賣唱,認識新疆歌手朱梅並結婚,刀郎迎來第二個孩子,此後刀郎和朱梅來到新疆,成立西北音樂工作室,開始接觸新疆民樂。1995年至2004年,刀郎擔任新疆德威龍音像公司音樂總監等職,期間推出「2002年的第一場雪」專輯,並以「西部明珠」獲中國音樂電視銅獎。 

刀郎「2002年的第一場雪」專輯。(取材自知乎)

2001年,刀郎出版一張流行和時尚音樂拼湊專輯只賣了2000多張。其後他天天泡圖書館,並到戈壁灘、維吾爾族老百姓家採風。2003年11月推出專輯「西域情歌」,開始以「刀郎」演藝。2010年7月在譚詠麟演唱會任嘉賓。2011年6月參與央視慶祝中共成立90周年電視文藝晚會,2012年5月接受央視專訪。之後直到2020年10月再推出「彈詞話本」等專輯。

2010年,刀郎寫了一首歌「阿倫永遠的朋友」送給偶像打氣。(取材自中新網資料照片...

刀郎近照。(取材自新民周刊)

刀郎曾這樣感謝過妻子朱梅:「1993年在海南和阿梅相識以來,她一直在用她的愛和理解默默地關心和支持著我,我們曾經有過的很困窘、很艱難的日子,是別人無法想像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困境之中,她始終在我身邊支持著我。」

刀郎的歌聲滄桑沙啞,歌曲歌詞直白並帶有深沉的情感。(取材自知乎)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