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滿山狩獵到滿山巡護 「獵人村」的變身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整理

位於四川綿陽平武縣的新驛村,500人不到的小村莊卻被大大小小的保護區「裹」住。靠山吃山的村落曾因「盜獵」入獄讓村裡只剩老弱婦孺。如今,從滿山狩獵到滿山巡護,「獵人村」裡的大老爺們成就了一個「改變」的故事。

四川廣元,川甘交界處,岷山山腳下,作為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諶利民常跟人們講起一個關於改變的故事:「上世紀末,隔壁縣的獵人會翻到唐家河來打獵,我們滿山抓人。後來,他們成立巡護隊搞保護,我們又開始合作,滿山巡護。」

綿陽市平武縣新驛村黨支部書記杜林更簡短的概括,「曾經,我們是偷盜獵與反偷盜獵的對手,現在,我們是共同牽手保護的朋友。」

地處交匯點 生物多豐富

封面新聞報導,作為連接中國南北東西版圖的重要交匯點,四川綿陽平武縣和四川廣元唐家河國家級保護區緊密相連,共同位於青藏高原牧區與四川盆地農區的過渡地帶,這裡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在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長久點兒的員工都記得,上世紀末,曾和周邊村莊發生過的那些對抗。新驛村是最明顯的代表之一,那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獵人村」。

因為耕地稀缺,打獵是這個村子祖輩的手藝。盡管當地明令禁止濫砍濫伐、違規狩獵等行為,並持續加大相關打擊力度,但仍有鋌而走險的老獵人。

這個藏在山裡的村子很封閉,唯一的出口設置了圍欄,有人日夜守著。家家戶戶養著5、6隻狗,人還沒走進,狗就開始叫。在當時,生面孔進了村,全村都會提高警惕。有人來抓捕,就往背後的山裡跑。

安放在柏林溝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金絲猴。(取材自封面新聞)

偷盜獵入獄 村裡剩婦孺

打擊偷盜獵的重拳下,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新驛村因獵殺珍稀野生動物,受過刑事處罰的村民有近70人,村裡一度只有老人、婦女和小孩。

「村裡田不多,打獵能掙到錢。就心懷僥倖。」新驛村巡山護林隊隊長鐘俊德今年已經62歲了,1993年,他因參與盜獵被判7年。這些年,他一直慶幸自己陷得不算深,因為同村就有情節嚴重的,一審被判死刑,還有出獄後重操舊業的。

「打獵苦,一不小心命都沒了。」新驛村的另一邊,平武縣高村鄉福壽村,強清貴的一隻眼睛在20多年前的一次伐木時,受傷失明。他沒法打獵了,但這位老獵人並不覺得遺憾,因為關於打獵,他的記憶只有各種驚險和辛酸。

曾經,站在山邊,有盤羊用羊角把他頂下山崖,也有野豬撲上來,嘴都啃到他臉上,一股子腥臭味撲面而來。最驚險的一次,他在懸崖邊休息,背上背著蛇皮袋,有隻毛茸茸的東西突然咬著蛇皮袋就向懸崖下衝,他拚命掙脫後,才發現那是一隻大老鷹。

這樣的驚險,幾乎每位獵人都能講述出一二。為了生計,人都往山裡跑,慢慢地,山裡的動物也少了,「滿山只剩下獵套,沒有了動物。什麽時候開始,我們的對手成了這片世代居住的大山?」

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與新驛村開展的聯合巡護結束,隊員們平安下山。(取材自封面...

官民合作 組獵人巡護隊

報導指出,在當地政府和桃花源老河溝保護地的幫助下,新驛村2017年組建了自己的民間巡護隊。時任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處長的諶利民,當即提出想和新驛村展開合作。

「結果我們內部大多數人還是反對的。」在諶利民看來,這些反對的聲音中,既有專業巡護人員的驕傲,也有對於是否會放虎歸山的觀望。

「可恨的並不是獵人,而是那時日漸繁盛的買賣市場,那時候一張動物皮賣到十幾萬,大家就有僥倖心理。」諶利民一直相信,彼時拿著匕首捅他的人,並不是真的要傷害他,只是想要嚇走他。

2017年中秋後,新驛村的巡護隊開始上山巡護了。這支「獵人巡護隊」很認真,他們收繳的獵套一筐一筐往山外扔,他們開除了私下「套」野豬的隊員,他們的紅外線相機拍到了野生大熊貓。

在新劃定的大熊貓國家公園中,近2.71萬平方千米的試點區涉及了川甘陜的12個市州,其間生活著近20萬人。這些大大小小的村莊,嵌在野生動物的走廊地帶。

這一次,唐家河、老河溝、新驛村,三股保護力量形成了合力。一次次開會,一次次商量。最終,在2021年1月舉行聯合保護工作座談會上,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平武縣木座藏族鄉新驛村正式簽訂「跨區域聯合保護協議」。

終於,諶利民第一次以夥伴的姿態走進村子。在新驛村巡護隊隊長鐘俊德家的小院裡,他舉起酒杯,言辭真誠,「現在,我們一起努力,讓歷史成為歷史,讓未來更加美好。」

不懂高科技裝備 獵人全憑經驗

事實上,這支聯合巡護隊的第一次合作,算不上一帆風順。

報導說,在首次聯合巡護的晚上,新驛村的巡護隊連夜回到村裡,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被尊重。鐘俊德記得,「有人說我們裝備不齊,服裝不統一,也不懂安裝紅外線相機。」

為全力做好巡護保障,巡護隊發放了統一的工作服,配齊了野外裝備,統一購買意外保險。慢慢地,一群大老爺們開始一起進山。「我們這裡有規矩,進了山,叫人不能叫大名,都只有叫兄弟。」在杜林看來,兄弟叫得多了,也就成了真兄弟。

鐘俊德在叢林安裝紅外線相機。(取材自封面新聞)

作為四川省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保護科科長,虎紹勇覺得,那個成為兄弟的瞬間,應該是突然有新驛村的隊員,在酒過三巡後,主動找到他道歉,承認30多年前,有次燒了巡護隊員帳篷的那把火是他放的,當時就是想出口氣。

在大山裡,昔日獵人們的本事,總是會讓唐家河的巡護隊員們服氣。他們或許不能準確說出動植物的學名,但總能從最微末的痕跡中,判斷出動物的路徑。

「獐子不走溝、岩羊翻山頭,山裡處處是痕跡。」踩在落葉層疊的山裡,鐘俊德順手一指,一根毫不起眼的棍子上,就有林麝蹭過的痕跡,還有盤羊,「七上八下九歸源」,七月吃完嫩草要上山,八月帶崽的母獸要下山,九月又都回到海拔3000米以上,難見蹤跡。

老獵人們手把手告訴隊員們,哪裡安裝紅外線相機最容易拍到動物,哪裡的路不穩,存在危險要注意,或者幹脆讓他們先踏過去了,確定安全了再走。

當然,唐家河的隊員們也在給獵人們展現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野生大熊貓拉出的「青團」糞便,要用專業的手法拾撿標記好,下山要通過檢測DNA確定山上的種群。安裝的紅外線相機需要用專業的方式進行更換,拍到的素材也需要存檔整理。

封面新聞引述四川省林草局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大熊貓國家公園友好示範社區建設指南(試行)」的制定,四川正積極探索社區共建共管機制建設,已組建共建共管委員會40個,就地選聘137個村的719名管護員參與國家公園生態保護。

當獵人放下獵槍,讓他們擁有更好生活的舉措也在多方落地。

作為中國5個首批國家公園之一,大熊貓國家公園編制原生態產品建設指南,已為11個社區生態農產品授權特許經營使用帶有防偽碼的國家公園標識,產品年銷售超3000萬元。

6月初,在平武和青川,「老對手」們今年的第二次聯合巡護即將啟動,隊員們已經開始期待這次的組隊時會遇到的夥伴。

鐘俊德(左三)等巡護隊員參與大熊貓國家公園老河溝片區與新驛村進行的聯合巡護。(取...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