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預測6月底到來 「二陽」症狀嚴重嗎?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
5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一個論壇上表示,根據模型預測,今年新冠第二波疫...

5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一個論壇上表示,根據模型預測,今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會在6月底,屆時新增感染約6500萬/周。2023年5月底最高峰的感染人數為4000萬/周。他說:「一個Omicron感染者可傳染30多人,我們的疫情防控戰略已經從過去的預防感染調整為現在的預防重症,因為感染是很難預防的。」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向德國之聲表示,「鐘老的基本預判和意見都是對的。我完全同意。新冠病毒會找到每一個易感者,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除非反復接種高效疫苗或者完全與世隔絕,否則都可能被感染。」不過,對於模型預測數據,金冬雁認為,是否准確將由實踐來檢驗。

如何才能預防重症呢?金冬雁教授指出:「防重症兩大武器一是象輝瑞莫德納同樣高效的mRNA疫苗,高危群組建議反復接種。二是大量儲備並公平分配Paxlovid及其他藥給高危人士。」

二陽患者總體症狀較輕

據《中國新聞周刊》5月23日的一篇報導,德國華裔病毒學家、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相較於初次感染,二次感染免疫反應時間會更短,症狀也較為輕微。他說,一部分人的二次感染或不可避免;中國也要面臨第二三波疫情,但是由於人群已有基礎免疫力,感染波峰不會太高,而且感染時間會被拉長,不會發生第一輪感染那種6 ~8周內基本所有人群都被感染的情況。此外,大多數人病情會在幾天內好轉。如果有人出現持續高燒等嚴重症狀,及時就醫可以避免嚴重後果。

據澎湃新聞報導,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介紹他觀察到的情況說,「二陽」患者主要是18歲到60歲這個年齡段的中青年人,「二陽」患者總體症狀比第一次感染要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因此,「二陽」患者人數上升對醫療資源的影響較小,「整個醫療狀況、救治能力遠遠好過年初的感染高峰時期」,他說。

《科技日報》報導說,5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在一場學術會議上表示,從當前疫情的統計數據看(以北京為例),此輪疫情走勢圖較緩和,大概率不會出現今年初那樣的疫情形勢。

《自然》雜誌今年5月4日發文稱,新冠病毒雖有復甦之勢,但再次出現讓醫院不堪重負的井噴式疫情的可能性不大。各國現在經歷的是頻率高但致死率更低的感染潮,特徵為相對高比例的輕症感染。

5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他同時強調,這並不意味著新冠病毒不再是一個全球衛生威脅。

(綜合報道)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新冠肺炎 COVID-19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