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捕獲銳減/養殖不划算 多數烏魚卵改進口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陳苡葳、黃于凡/連線報導
烏魚子盛產期,雲林口湖鄉到處可見業者曝曬加工。記者蔡維斌/攝影

烏魚子被視為年節送禮極品,過去市場迷信野生烏魚子比養殖烏魚「更補」,業者說,關鍵在加工技術,養殖與野生烏魚子加工後,口感香味和品質不相上下,不過近年養殖成本節節上升,暖冬結卵率下降、產量日漸減少,雲林地區「進口」的野生烏魚子,占比已超越養殖。

早年烏魚全靠出海捕撈,產量不穩定,民國七十九年前後開始發展人工養烏,以雲林口湖鄉為重鎮,最高時養殖面積可達三、四百公頃;港西村長兼全國養殖協會常務監事李永鴻、也是口湖剖烏最大宗,他說,近年來口湖的剖烏量僅約在廿萬尾左右,量減主要原因是養殖成本太高。

李永鴻說,養殖風險不小、不如進口的划算,目前養殖烏占總量約一成,多數以進口烏魚子為主,進口國包括巴西、美國、澳洲甚至非洲,而進口的濕卵經日曬加工,一百台斤的卵只能製出約六十台斤的烏魚子,但品質和油脂均控制在最佳狀態,所以最普遍級的四兩重烏魚子,可賣到兩千兩百元至兩千三百元。

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特聘教授黃榮富指出,野生烏魚子之所以被認為比較好,可能跟「沒有汙染」有關,但魚塭養殖定時定量餵食,加上定期水質檢測,符合安全規範,因此養殖烏魚品質不輸野生。

中華美食交流協會理事長駱進漢說,買烏魚子須注意成色是否均勻,透光要呈琥珀色且無血絲,兩面魚子大小要平均,可透過按壓確認水分,以此分辨烏魚子外觀、風味好壞。

烏魚子 口湖鄉 雲林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