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飲食+運動 5招抗焦慮

聯合報 陳詩婷/康寧醫院營養師
透過低醣飲食、補充益生菌,將有助情緒的穩定。圖/123RF

●飯前與飯後血糖勿差距太大,助情緒穩定

●調適負面情緒,可攝取魚油、磷蝦油、亞麻仁油

●攝取足夠維生素D,可對抗憂鬱和焦慮

比起過去,現代人的生活步調快,很難確實做好情緒控管,容易衍生不少的身心問題,如陷入憂鬱情緒、入睡困難、焦慮、恐慌等。其實,透過飲食調整及運動等5方法,有助調節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幫助大腦回歸平靜。

1.低醣飲食

一般認為,胰島素阻抗會導致糖尿病,但愈來愈多研究發現,胰島素阻抗造成發炎反應,也會影響大腦,使人易陷入焦慮、恐慌、入睡困難等情緒障礙,患憂鬱症風險增加2倍以上。因此,透過低醣飲食,將一整天的醣類,包含精緻與非精緻醣,限制在100克,甚至是嚴格的50克內,而一碗飯約含醣類60克,讓飯前跟飯後的血糖,不要差距太大,將有助情緒的穩定。

2.增加好的脂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ω-3跟ω-6都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兩者最佳比例為1:1。不過,現代人外食機會多,攝取的油脂通常會偏向ω-6脂肪酸。但血液中ω-6脂肪酸太高,卻會讓人傾向發炎,衝動、焦慮、失眠的比率也會比較高。因此,有負面情緒的人可以增加ω-3脂肪酸的攝取量,如魚油、磷蝦油、亞麻仁油、紫蘇油等,降低ω-6脂肪酸的攝取,如大豆油、葡萄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

3.補充益生菌

想要把情緒養好,腸內菌要先顧好。腸道不僅扮演消化吸收的角色,還負責神經傳導、感覺及內分泌功能,被認為是人體的第二大腦。透過補充「益生菌」,以及補充益生菌的食物「膳食纖維」,被認為是改善腸內菌環境的重要方法,而且好菌的菌種愈多,可以應付體內的狀況就愈多。

雖然優酪乳、養樂多、優格等也可以補充益生菌,但裡面加了非常多的糖,100㏄養樂多裡有高達15公克的糖,一來容易造成血糖不穩而影響情緒穩定,二來也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等問題。

4.足夠維生素D

研究發現,維生素D有助吸收鈣、降低心血管風險、提升免疫力等好處,也參與腦部神經元運作,有助排除負面情緒,對抗憂鬱和焦慮症狀。血中維生素D理想值30-80ng/mL,假使抽血後發現低於此濃度,不妨可以透過日曬或營養品來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3。若想從日曬得到足夠的維生素D3,通常須接收早上10點至下午2點的正午陽光,手腳不擦防曬,約曬15至20分鐘。

5.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以讓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有愉悅感,達到放鬆心情,提高身體自癒力作用。建議從事有氧運動如慢跑、跳舞、游泳等,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阻力運動也要做,一般建議有氧運動30分鐘後,可接著做10至15分鐘的阻力運動。

情緒 脂肪 運動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