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列「看診十不」獲網大讚 醫界超有感:遇到第三種人「直接請出去」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醫師陳志金在個人臉書分享「看診十不」大受好評。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ing...

台灣的大醫院不論平日、假日總是大排長龍,現場掛號排一整天才看到醫生的例子也不勝枚舉,不過長時間的等待也可能讓病患心情浮躁,進而對醫護人員態度不佳。日前ICU(加護病房)醫生陳志金繼發布「探病十不」、「住院十四不」後,29日上午在個人臉書又發布「看診十不」,引來大批醫護人員紛紛留言表示深有同感。

以下為陳志金醫師觀察到的十點看診亂象:

1.不要敲門

不要敲門問「什麼時候輪到我?」、「我拿藥而已沒有要看診,可以幫我跟醫生說一下嗎?」、「我趕時間,可以讓我先看嗎?」或是出診間忘記醫生囑咐也請等到護理師開門時再跟她說,他呼籲大家要將心比心,若是自己在看診時應該也不希望被人打擾看診。他也提醒,過號一律要加號,不要打電話進診間詢問「現在看到幾號?」現在醫院都可以上網或是用APP查號。

2.不要探頭進來看

裡面坐著的一樣是地球人,沒有三頭六臂,不要太好奇。他幽默道,「醫生是很帥沒錯,待會你就可以當面看個夠」。

3.不要使用手機,請關靜音

以下為三種常見情境:

A.明知故犯型

「對啦!我現在正在看門診,不能再講了!等超久的…停車位也很難找…」又開擴音講了一分鐘才掛斷,「不講了啦!醫生臉色很難看!」

B.屢勸不聽型

雖然沒用手機但卻一直響,提醒他時,回答 :「沒關係,我不要接!」讓陳志金崩潰表示,「我們的對話一直被打斷!你可不可以先關靜音?」

C.心不在焉型

進診間後一直在打手遊,眼睛和手完全沒離開過手機,醫生跟他講話的時候,眼睛還會偷瞄手機。

4.不要對詢問不耐煩

醫護人員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是要核對身分,不要不耐煩,因為聽錯名字進來的、同名同姓的情況層出不窮。

5.不要偷偷錄音、錄影

讓醫師把心思多花在替病患解決問題,而不是浪費在提防病患。如果有需要錄音、錄影,事先告知醫護人員,兩者間互相尊重、信任十分重要。

6.不要對自己的身體這麼陌生

請事先整理自身症狀、發生經過、誘因、程度、頻率、對於身體的影響及改變,如果怕忘記,可以先寫在紙條上。

7.不要隱瞞之前的就醫或報告

有其他報告就提前拿出來,不要到看診時「考」醫師,開誠布公,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8.不要道聽塗說

不要用網上資訊,或朋友、親戚、鄰居說的話和醫師爭辯。

9.不要隨便叫醫生開藥

不要叫醫生「順便」開和他專科不相關的藥和檢查,但是離開的時候,記得要「順便」把門帶上。

10.不要覺得看診時間短是吃虧

「怎麼別人看這麼久,輪到我的時候,怎麼看這麼快?」,陳志金表示,就像自己逛街和等別人逛街一樣,立場不同,對時間的感受也不同。看得快應該要慶幸是自己的表達能力好、理解力好、病情不嚴重,因此問題很快便得以解決,不要覺得看診時間短就是吃虧。

貼文一出,許多醫護人員紛紛回覆,「這10點在門診超有感的」、「這個真的每一科都通用,尤其講手機的,我都會直接請出去叫他講完再進來」、「非常實用!各科都適用」,「每一點都中,好想印下來貼在各診門上的公告欄」有許多網友也表示實在太貼切,「謝謝阿金醫生,門診寫的真的很經典,而且有些狀況跟急診很像」、「認同,感覺拿藥也要有須知!」。

醫護人員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