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牛放寬進口 醫師:做好疫情監測

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彭宣雅/台北報導
行政院通過進口加拿大牛的修正條例,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記者彭宣雅/攝影

行政院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但二○一五年十二月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發布加牛檢出狂牛症,恐因牛飼料汙染所致;二○二一年十二月也傳出牛隻感染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狂牛症),此次開放進口是否仍有風險?高雄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陳順勝提醒,需要做好飼料控管以及疫情監測。

陳順勝說,目前整體狂牛症風險低,但需要做好飼料控管以及疫情監測。他指出,狂牛症發生率雖為百萬分之一,但若今年監測後上升到百萬分之十五、廿,或人類庫賈氏症目前在十萬分之一點七五以下,若上升到十萬分之二點五,就要非常注意。

陳順勝指出,典型狂牛症通常因飼料汙染所致,目前全世界規定,反芻類動物飼料要另外製造,不得添加任何動物成分,因此從源頭封鎖感染鍊;但國內民眾對食安相當謹慎,建議把牛肉腦組織接觸到的神經組織、淋巴組織等「風險物質」管控好,並持續後市場稽核,把關國人食安。

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強調,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食藥署從邊境到後市場都會進行稽查、查驗與監測,確保國人食品安全。

對於行政院昨天強調開放加牛進口有助於台灣參與國際,台大農經系教授雷立芬批評,不是每次開放什麼產品進口,都是以台灣參與國際為由。所謂的參與國際應該要有量化指標,如開放加拿大卅月齡以下牛肉進口後,我國可加入那些國際組織。若無實質效益,談國際參與沒有意義。

中華民國肉牛協會理事長、芸彰牧場場長張志名表示,協會曾在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預告期間向食藥署提出疑義,認為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於消費牛肉的信心,也會影響到國內業者生存,建議暫緩,先觀察其他國家的做法再討論,但並沒有獲得回應。

飼料 加拿大 狂牛症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