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億補貼進口蛋 學者批:消費者廉價小確幸換來共有的悲劇

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即時報導

根據農委會說法4月份進口3000多萬顆進口雞蛋,5月份進口超過6000萬顆,短短兩個月進口近億顆雞蛋,其中的關稅、價差每顆進口蛋約1至2元,由農委會吸收;政府補貼了進口產品,雖短期讓雞蛋價格下跌,但也引起農業圈不滿,認為違反市場運作,也無助產業升級;農委會則表示,會優先以糧食安全為考量,思考國內供應穩定。

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前系主任兼所長徐世勳日前投書本報,質疑進口雞蛋還要「補貼」是什麼道理?美國雖有「雞蛋之亂」,但卻沒有「蛋荒」,因為他們相信市場自我調整的機制,尊重市場的運作;市場裡不會沒有蛋,只是蛋價相當貴,就看口袋夠不夠深,是否在這個節骨眼還非吃蛋不可。

他表示,這種場景是大家所認同的,不論黨派,大家尊重蛋商公會、蛋雞協會等的說明與論述,根本不需要美國農業部長出來講話,更不用說要道歉。因為美國政府謹守法規「管制」的分寸底線,不會越俎代庖,避免公親變事主。反觀我國,中央政府處處補貼,生產補貼、進口也補貼。蛋價終於降下來了,卻花了數億冤枉錢,這都是大家辛苦繳交的稅款;雖有消費者廉價的「個人」小確幸,換來的卻是「共有的悲劇」。

農產貿易業者林裕紘表示,畜產現代化的程度跟不上疫情的變化,原本可以自給自足的,變成生產不足,最後變成要大量進口;肉本原本就是幾乎完全開放進口的市場,弄到最後竟然變成去補貼冷凍公會;原本不完全開放進口的雞蛋,現在雖短期間不缺蛋,但原本的問題也都沒辦法解決;他認為雞蛋既然已經開放進口,就應該由各業者自行評估,有利可圖就會進口,怎麼會弄到政府補貼進口雞蛋的價差,高成本低價賣,政府自己做傾銷來打擊自己的市場,這不就很荒謬。

林裕紘說,政府原本就不該過度介入市場,政府也常說農民不願意投資,不願意升級,但若農民眼睜睜的看著每次出問題,政府都干預介入甚深,沒有利潤又何必投資?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農委會還是站在國內糧食安全的考量、處理產銷的觀點,所以國內若有生產相對不足,就會優先思考讓國內的供應穩定,這部分(進口)變成政府部門需要協助處理,有部分民間會回歸市場機制蛋效率不直接,目前政府的作法是以這樣的思維處理;包括各式的肉品,也會優先以糧食安全的角度看待整個畜禽產品的供應。

雞蛋開放大量進口,關稅及價差由政府吸收,雖短暫舒緩蛋荒,價格也下降,但學者不解,...

生產不足就靠進口,無法解決國內本身產業問題;江文全表示,沒辦法等待國內的產業結構調整讓產銷穩定,糧食安全會遇到立即問題,國內有很多產業貌似自給自足,但很多資材是靠國外進口,與國外是有相當依存度的。

雞蛋 農委會 食安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