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公務獸醫心聲/業務包山包海 「看不到未來」

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吳姿賢/台北報導
公務獸醫工作需上山下海,救傷、捕捉流浪動物,工作危險辛勞,也常因此受傷。圖/嘉義...

吹箭、打疫苗、傳染病採檢、抓流浪犬、犬貓絕育到封溪護漁等,全是公務獸醫的工作內容之一,甚至在面對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時,還得負責撲殺、動物屍體處理,讓業界戲稱自己是「動物撿屍者」、「土公仔」,本該專精防疫的公務獸醫,幾乎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不需要獸醫即可辦理的繁雜動保業務,讓公務獸醫們幾乎身心俱疲。

基隆市動物保護防疫所長陳瑞濱表示,地方的公務獸醫不僅得要負責施打疫苗、植晶片、防疫等專業工作,還要去辦「番薯節」等觀光活動,甚至還包括「封溪護魚」;基隆北方三島海洋保育業務,有人要登島申請,也歸公務獸醫處理。

六月剛離職的前公務獸醫張家維直言,各地方防治所,有六成以上都在辦動保業務,但其實抓狗、收容所管理、處理陳情案件,辦活動等業務,一般行政人員就可以做了,公務獸醫的工作內容包山包海,卻「看不到未來」,甚至還常因動保業務被農民謾罵、攻擊,勞心程度比外面當獸醫更累人,因此選擇離職。

公務獸醫還要處理野生動物急救工作,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獸醫師詹芳澤表示,近年野生動物急救數量愈來愈多,前年五、六百隻,去年增至七百多隻,野生動物處理起來又特別棘手,像是這一、兩年救援許多台灣黑熊,後續還要協助復健、野放並長期追蹤,也常救援黑面琵鷺、穿山甲、石虎等保育動物,但急救站經費有限,平常還要自己募集資源。

詹芳澤說,公職獸醫薪資較低、工作環境不好,還要面對法令限制及經費不足問題,又要處理動物保育案件,加上協助非洲豬瘟、禽流感等疫情防堵,挑戰性愈來愈大,人力、資源卻沒有相對應成長,導致出現人力斷層。

獸醫師 疫苗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