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研究 登國際期刊

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實踐綠色化學精神 中山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廖軒宏(前排左三),合成出更環保且成本更...

自然界生物中「氧雜螺內酯(oxaspirolactone)」能抑制人體免疫反應、抗發炎,已被應用在藥物分子中,但現行合成方法耗時且成本高,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廖軒宏運用高雄日照與空氣,作為光源和氧氣來源合成,約數小時可製造出氧雜螺內酯,產率達99%,研究成果刊登在「綠色化學」國際期刊。

廖軒宏研究團隊利用無溶劑矽膠吸附法及高雄充足日照與空氣成功製造出更環保、安全且成本更低的氧雜螺內酯。團隊從2020年夏天起搭配可見光催化、非勻相Brønsted酸催化及無溶劑矽膠吸附法,好不容易開發出全新合成方法。

研究團隊指出,氧雜螺內酯存在於植物、海洋生物及陸生動物,在單一生物中含量極少、十分珍稀,過去30年,全球有機合成化學家持續研發人工合成方法,程序繁複且難以兼顧環保永續。研究團隊運用高雄充足的日照與空氣作為光源和氧氣來源合成,數小時就可製造出,且產率高達99%,不需使用溶劑、過程簡便、也不產生汙染物。

「這項研究突破氣候限制,雨天或日照微弱地區一樣能做」,廖軒宏說,合成過程僅需使用陽光和空氣兩種友善環境的試劑,相較於傳統需至少5種以上難以取得的化學試劑,可降低操作人員的門檻,撙節開發成本,也更簡易安全。

他表示,研究團隊希望透過「不殺生」,以人工合成氧雜螺內酯,用於藥物開發等領域,實踐綠色化學精神。

團隊 中山大學 陸生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