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傅鐘為何從日敲55響變21響? 管中閔曝換鐘史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目前在台灣大學校本部行政大樓附近的傅鐘,其實不是台大第一個傅鐘。校長管中閔今天在個人臉書揭密,第一代傅鐘由聯勤總部兵工署負責鑄造,當時日敲55響,使用10多年後出現裂痕;學校再鑄一口鐘,使用至今,且每天只敲21響。第一代傅鐘目前放在水源校區檔案館。

管中閔描述,台大前校長傅斯年1950年12月20日去世。當年學校除規畫傅園,並興建「斯年堂」安置傅校長骨灰外,另在同學建議下,決定鑄造傅鐘以為紀念。第一代傅鐘由聯勤總部兵工署負責鑄造,並於1951年12月20日啟用,當日敲鐘 55 響,因為55是傅校長逝世時的歲數。鐘上鑄有「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此8字多年後成為台大校訓,而傅鐘更早已成為台大最重要的印象標誌。

管中閔指出,上述的第一代傅鐘,在使用10多年後出現裂痕,聲音不穩。換新鐘後,舊鐘即由總務處收藏保管。學校檔案館最近辦理校門90周年與傅鐘70周年特展,不僅可以近距離看到第一代傅鐘,還可看到許多學校早期文件。

台大校長管中閔指出,第一代傅鐘出現裂痕、聲音不穩,因此沒在用了,現存放於水源校區...

如今每節上下課,台大傅鐘都會敲21響。按台大校史記載,這也源自傅校長的名言「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3個小時是用來沉思的」。多年來台大校內有個傳聞,只要考前在傅鐘前面讀書或約會等活動,必定會被「二一」當掉。

台大 管中閔 標誌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