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改良衛星 挑戰2年「深太空」

聯合報 記者朱冠諭/桃園報導
中央大學團隊昨宣布和桃園市府合作推動太空產業發展,也挑戰2023年登陸月球。記者...

中央大學團隊研發立方衛星「飛鼠號」,今年1月在美國成功發射運作。校方昨和桃園市政府宣布合作,要延伸、改良飛鼠號技術,計畫2023年讓觀測電離層的儀器可登陸於月球表面,近一步挑戰「深太空」任務。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有桃園國際機場的航空技術基礎及航空城計畫,希望結合學界集結專長,讓桃園成為航空太空城。至於具體作法,市府表示,目前先當學界與產業界的橋梁,並協助培育學術人才。教育局長林明裕說,若能配合課程引導,對科學教育、產業技術都能有深層激勵作用。

中大「飛鼠號」1月搭載SpaceX獵鷹9號火箭,從美國順利發射升空。由於探測儀器可取得電離層相關資訊,對衛星通訊品質、GPS技術都有幫助。

中大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張起維表示,我國從22年前發射的第1顆人造衛星福衛1號後,陸續由國家太空中心結合學界研製發射15顆人造衛星,所謂「深太空」飛行高度要在1千公里以上,飛鼠號只在約500多公里的低地球軌道航行,要登陸月球仍有一段距離,達此目標需要發展技術,經費也要數倍。

張教授說,因此,將使用飛鼠號的電腦,改裝成為觀測電離層相關資訊的儀器,2023年委託日本民間的登月任務一起發射上去,登陸月球;目前的挑戰是要讓儀器通過高輻射的測試,而校方有信心2年內達成任務。

桃園 太空 鄭文燦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