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國文不修也可? 台大學生會提案掀兩派論戰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108課綱國文課文言文占比降低,多所大學翻轉過往以古文為主的大一國文必修課,改教寫作等實用內容。台灣師範大學這學年起著重閱讀思辨和寫作表達,獲學生好評;清華大學大一國文聚焦實用寫作,未來擬加入閱讀素養題材,提升辨別當代資訊的能力。台灣大學本周五將舉行教務會議,該校學生會表示要提案廢除大學國文必修,改列通識課程。

台師大這學年起將大一國文必修課程內容改成「中文閱讀與思辨」、「中文寫作與表達」,該校副教務長、國文系教授胡衍南說,兩門課都讓教師自由選擇教材,只要落實深度討論教學法,即可依個人專業、興趣及任教班級屬性,自行選擇有益於引發思辨及討論的文本。學生同樣重視思辨學習,給予新課程好評。

清大語文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蔡英俊指出,清大國文課改革歷經三階段,從形同高中四年級的傳統國文課,改讓學生自由選讀特定文化經典,而後再按各系學生需求,聚焦不同類別的實用寫作至今。國際正掀「素養」教育風潮,清大為此規畫下一階段改革,擬加入古今文本,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台大學生會擬在6月18日的教務會議提案,將大學國文必修改為通識。會長楊子昂對此表示,大學國文不應該是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且不像通識課程還有八大領域可選擇,不尊重學生生涯發展的多元可能,違背當今鼓勵彈性學習的高教趨勢,和台大提倡「未來大學」的教務改革方向。

學生會指出,台大每名學士班學生必修三學分國文,按這學期國文課程設計,校內僅四成學生能修到現代文學,三成一學生必須修讀先秦思想,不符合部分學生的需求。

台大學生會公關部長林育萱說,若大學國文改為通識,可將寫作類型課程與寫作教學中心的開課能量整合,擴充評論、知識普及等一般性寫作的資源,讓有意願精進文字能力的學生自由選修。

關於學生會的提案,台大教務長丁詩同說,雖然他們提案將大學國文改選修,同時也有學生提議維持建言,學生的意見非一面倒。人才培育涉及層面廣,無法開一次會就立刻拍板。周五開會討論後,校方擬進一步舉行校內公聽會,討論國文教育何去何從。

參與大學國文教學的台大中文系助理教授劉柏正說,108課綱強調素養和終身學習,沒有一項能力學得完。國語文領域相當廣,能從文學背後看出文化思維,國內多校仍列大學國文為必修,有其必要性。

往校外走,曾反對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學者對此表示,年輕一代欠缺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不曉得古文才是寫作養分來源。他們建議大一國文維持必修,並指導一定的古典文學,但要採更貼近生活的主題式或跨領域教學法來提升學生興趣。

「學生覺得自己國文很好了嗎?」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指出,古文才是寫作養分來源,部分學校大一國文課擬以寫作訓練取代閱讀文言文,只讓人覺得這是「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寫作課如同科學課的實驗活動,更適合在課後演練,而非獨立成一科。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秘書長段心儀說,108課綱刪減許多文言文,連知名的「岳陽樓記」都沒了,大學國文應調整授課文章,至少把這些失去的經典內容補回來,讓學生了解古文和中華文化的精髓。

不過,段心儀支持大學調整教學方法,像是採跨領域教學,將經典古文融合其他知識來教,或者保留古文並重新編排,改採主題式的包裝,帶學生進入古文的世界。

台灣大學6月18日將舉行教務會議,該校學生會表示要提案廢除大學國文必修,改列通識...

另外,吳昆財指出大學教育沒有課綱,完全按各個授課教師的意志和專長教學,就算學生或有關團體提案調整課程,甚至經校務會議通過,也難確保授課內容真的改變。

108課綱 台大 文言文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