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制吃掉培訓黃金期 醫學系一二年級公費生兩到五成重考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衛福部為改善五大科醫師人力不足狀況並挹注資源到偏鄉,2021年起啟動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第二期,但將公費醫療服務制從6年延長至10年。醫學系教授指出,近年醫療服務一直都是學子投入公費領域的門檻,學生入學後考慮需去偏鄉行醫以及選科有限,多有學生在一、二年級時放棄選擇重考;也呼籲學生,入學前就應認清選科志向,且要有前進偏鄉的胸懷再選擇公費。

醫學系公費生分為兩大類,主要大宗為重點科別公費生以及原住民及離島公費生,後者由義守大學統一培育,重點科別公費生則由各校醫學系名額分配,但配合新制,需進行長達十年的偏鄉醫療服務。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吳瑞裕表示,近年民間有聲浪不鼓勵走公費,在於學生拿到專科醫師執照後隨即將進入訓練成熟期,但此時就需接受分發進入偏鄉醫療,關鍵五年訓練期將被留在偏鄉,恐缺少好的訓練場域導致培訓中斷。

但根據衛福部規定,公費生若不履行10年義務需付百萬賠償金,即便賠錢仍會扣留醫師證書,在台便無法行醫。吳瑞裕談到,公費本意是好但體制無法適切把人留下,國內各大學重點培育公費生每年多有5到10個名額,但近年觀察,公費新生入學後一至二年級放棄者近五成,學生多選擇重考一般醫學系。

台大醫學系系主任盛望徽則說,6年或10年服務期,以及公費生選科仍以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為主,都是影響學生投入公費管道的因素,確實有學生入學後才表示不願意走偏鄉服務,最終跟家裡討論決議重考,但每所學校不同,放棄學生數目差異也大,少者二到三成,多者則有五、六成之多。

但盛望徽也談到,第二期計畫已給予公費生醫師進修路徑,但也建議,學生投入公費前應先思考,是否會以內科等五大科為優先,以及是否有志於偏鄉服務;除了學生考量清楚外,政府提升偏鄉醫師待遇也應延伸子女就學等配套,相信會有更多學子願意投入並留任。

醫學系素來被視為第一志願,每年頂尖學生搶破頭都為擠進醫學系窄門,但一名醫界人士直言,家長、學生期望就讀醫學系,多是認為收入可觀且相對穩定,未來人生就能平步青雲,對於醫師承擔的責任、醫療困境實則沒有太多認識。

有學生考上公費後才開始理解科別選擇有限又要到偏鄉服務,反正分數和一般醫學系差不多,於是乾脆咬牙決定重考,對於名額都是一種浪費。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黃瑞仁18年前曾以台大醫學院最年輕內科副教授到雲林服務。黃瑞仁說,當年離開都市到雲林,一方面是太太的支持加上本身是雲嘉人,當年心導管手術人才缺人,便決定南下奉獻。

醫學系教授指出,近年醫療服務一直都是學子投入公費領域的門檻。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

但黃瑞仁也表示,要留著人必須靠提升環境,「不能讓大家只靠情懷支撐。」偏鄉想要留住年輕醫師薪資結構跟進修條件要好,幫助醫師找到價值感跟榮譽感,留住人才爾後才會聚才。

偏鄉 醫師 台大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