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學/低數學焦慮+成長型思維成績更佳 2022 PISA數學結果分析(二)

聯合新聞網 賴以威(數感實驗室)
示意圖/ingimage

上週我們討論到,台灣學生在PISA的評量中獲得了第三名的佳績,然而,同時也顯現出高度的數學焦慮。在討論數學焦慮時,PISA同步納入了成長型思維的因素,所謂的「成長型思維」指的是「能力是可以培養出來的」這樣的信念。具備成長型思維的學生,通常更能夠從錯誤中學習,也更願意挑戰新事物。

而根據PISA的結果,低數學焦慮+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平均來說成績會比高數學焦慮+固定思維的學生要高出將近80分!換句話說,情緒、心態、成績這三件事情是互有關聯的。

▍為什麼既焦慮,成績又好呢?

「大家考試都還OK,但大家都怕數學。」這對我們來說可能是理所當然的現象,不過放諸世界各地(除了東亞),這其實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現象。於是我們來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台灣學生既焦慮,成績又好呢?」

我們自己在現場觀察後的幾種可能是:

➀ 台灣學生投入大量的練習時間,換取成績

➁ 普遍認為數學成績=數學能力

➂ 考試時間短但題目多,考試頻率又高

➃ 其他

最後想說,每次我們看到這樣的結果,都會對第一線的老師與正在學習的孩子感到很敬佩,正是因為老師用心教學,學生認真學習,我們才能有如此傲人的成績。可是在傲人成績的背後,我們也都清楚還有更多議題要克服。

數學很重要,不只是因為考試會考,而是因為它是一種描述自然、科技、社會與生活的語言;數學的價值也不在於拿取高分或是在PISA中成為台灣之光,而是要讓我們學會一種「能夠延伸直覺」的思考方式。也不只限於數學,我們很期待台灣學生有一天在國際教育評比上,不僅成績傲人,更展現出樂於學習的一面。

(未完待續)

########test#########
PISA 心態 數學 閱讀數學 數感實驗室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