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南部科學園區古今輝映 2500年前先民在此漁獵紡織

聯合報 好讀周報
1998年,南科考古隊於南關里遺址進行夜間發掘。(圖/南科考古隊)

文/魏國彥(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

9千年前,這裡有一彎淺淺海水,海鳥啁啾,潮來汐往;2023年,台積電在這建起3奈米晶圓廠,開拓科技最前線。夾在中間這9千年間,海岸線逐漸西移,這個地點由潟湖變成沼澤,最後出水成陸,台灣先民來此落腳。這裡是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簡稱南科)西北角,晶圓廠西側有個三寶埤遺址。

南科園區民國85年開闢以來,不斷發現考古遺址,為避免廠商再次因挖到考古遺址須停工衝擊,92年起陸續進行數次搶救性與普查性考古。民國106年台積電因先進製程產能所需,向南科管理局申請承租「專廿八用地」作為新廠建廠基地,承租時已知基地內有3個遺址。次年,台南市考古遺址審議會決議委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展開第五次搶救發掘,發現包括91座豎穴土坑葬與68座甕棺葬,完整報告去年10月底正式繳交。

三抱竹遺址的豬遺骸。(圖/南科考古文物陳列室)

調查發現,本區3千年前由海相轉為沖積平原,約2500年前(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有先民定居,一直延續到1900年前(相當於西漢),由發掘出來陶器及碳14定年確定屬繩文陶時期大湖文化烏山頭類型。遺址貝塜中出土大量血蚶、文蛤、牡蠣、紅樹蜆、望遠鏡海蜷(一種紅樹林盛產的大型螺)等貝殼;灰坑中找到梅花鹿及野豬骨骸,及已碳化的小米、黍、稻米、紅豆、大豆、綠豆、樹豆,也找到紡織用的陶紡輪與捕魚用網墜,說明這是一個居住在河海交會區,懂得種植、漁獵與紡織族群。他們食用的肉類以鹿為大宗,出土鹿骨有燒炙痕跡,顯示他們已懂烹煮燒烤。他們所居住環境就像現今台南海邊,有著紅樹林、潟湖與沙岸,及農田。

陪葬品有玉器、玉管珠,應是台灣東部來的台灣玉或蛇紋石;墓葬中也找到5副犬骨,骨架完整,四肢併攏,頭部與人類一樣都朝向北方,顯示這群人已經有養狗及葬狗行為。有些出土石器是由玄武岩製成,可能來自台灣北部甚至澎湖,顯示這地區人們已經與遠方部族有玉石交易。

南關里遺址出土的狗遺骸,是目前發現台灣最早的家犬。(圖/南科考古文物陳列室)

2500年前先民在此過著與遠方交易並多采多姿生活,滄海桑田後,同樣的生活環境已移轉到西邊,由現代人享受著相同的海鮮,也進行海運;而此地成科技園區,去年底台積電在這兒舉行3奈米晶元量產暨擴廠上梁儀式。兩相對照,古今輝映,都是台灣之光。

遺址 考古 台積電 台南 好讀周報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