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太空學者棄美高薪海歸 張起維盼當國家隊拓荒者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我國近年才開始重視太空,過去20年有志從事太空者,幾乎留美發展。1982年次的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張起維是特例,他在美國取得博士後,本可投入當地國家科研單位,一輩子領有穩定高薪,卻選擇參與科技部提供的哥倫布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回鄉,希望能從0到1協助台灣開創太空新局。

如今投身大學教育的他,其實曾經是台灣教育體制的逃兵。張起維的父親是旅美教育學者,他10歲前跟著家人住美國,小學五年級起回台讀書,看不懂以中文書寫的教科書,極度不適應,是當時「少一分打一下」、填鴨式教學下的失敗者,數學永遠只考50分。國中畢業後進入私立五專讀土木科,仍不知自己為何而學,時隔7年後又決定返美留學。

美國校園開啟他的學習動機,引導他走向太空這一途。張起維回顧,他本來順應電腦崛起趨勢,選讀當時最熱門的資工系,開學前意外讀到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一份報告,立刻寫信給他就讀的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表明想轉到和太空更有關係的物理系。學校似乎訝異有人這樣選擇,很快接受罕見的轉系請求,開啟他栽入太空領域的大門。

一路在美國大學讀到當兵的年紀,不少留學男生想一路逃到36歲除役,幾乎不在台灣成長的張起維反而說到,他看著美國派軍人到中東保衛國家,興起一股嚮往,因此把當兵視為成年禮,趁年輕回到花蓮縣美崙山擔任負責砲彈的大頭兵。

軍旅生涯中,張起維一面穿著軍服、管理國內與天空有關的器械,同時還與中央大學合作撰寫太空論文,笑稱自己「應該是當兵期間發表SCI論文的第一人」。他也在當兵過程中更認識這塊土地,腦中浮現「想在台灣開創更多第一」的念頭,退伍後落地生根留在中大至今。

他直說台、美太空環境確實有差,美國已有完整的衛星生產流程、產業鏈,台灣還待成熟。他日前帶領近30名師生團隊完成立方衛星「飛鼠」,一路處理衛星的檢測、寄送,每個環節都花上數倍心力,最後幾乎「壓死線」,送往美國發射前夕才完工。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張起維與系上師生自製衛星「飛鼠」合影。記者潘乃...

後悔回國嗎?他以「飛鼠」最近因收不到訊號而退役的經驗為例,衛星退役固然令人惋惜,但他更怕的是找不到失敗的原因。他想在台灣當那個最先嘗試,然後從失敗中歸納出經驗的人。唯有在未知環境中開先鋒,從中理出適合台灣走的路,才可能打造真正的國家太空隊,不再依賴他國。

太空 中央大學 NASA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