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營養午餐NG 8成學生吃不飽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趙宥寧/台北報導
兒福聯盟昨公布營養午餐調查報告,竟有近4成學校菜色NG,兒盟因此呼籲應盡速制定營...

兒福聯盟昨發布二○二三台灣兒少營養午餐調查報告,逾兩成學校每周提供兩次以上炸物、近四成學校每周供應兩次以上魚、肉類加工半成品,營養顯然不均衡;兒盟因此呼籲政府比照日、韓等國制定營養午餐專法,改善餐費不透明、家長難監督等問題。然而教育部早在二○一八年就宣示提出專法,五年來仍不見蹤影,顯然是學童午餐「不營養」的主因之一。

四成學生寧願喝水

調查發現,六成國中生覺得學校營養午餐味道不好、四成覺得菜色太重複、近半數吃的份量比平常少、平均評分不及格;廚餘桶內,六成五為兒童發育過程最需要的青菜,超過四分之一廚餘則為主食。反觀八成學生有吃不飽的經驗,四成寧可選擇喝水、吃零食果腹,正嚴重影響正在發育的兒少健康。

兒盟組織發展處處長黃韻璇表示,重要的營養午餐竟無專法可管轄,廿二個縣市有廿二種規定,缺乏全國一致並符合最基本要求的供餐制度。每當營養午餐出現食安問題,只見地方政府消極地採取重罰方式應對,缺乏積極的預防監管措施,餐費補助亦淪為政治人物買票的籌碼。

營養午餐有三問題

兒盟進一步了解校園營養午餐系統,發現營養午餐有餐費不透明、缺乏家長參與、他處供應取代自校廚房等三大結構性問題。以向團膳公司訂「桶餐」為例,桶餐烹煮的分量小至百人大至千人,加上運送時間,餐點需要提早到上午十時前煮好,代表孩子中午開飯時,吃的是在高溫中悶了兩小時的食物,不易維持食物新鮮度與口感。

黃韻璇認為,即使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已設置學校午餐科,也無足夠法源權責可管轄,必須設立營養午餐專法才能解決此一問題。執政黨立委陳培瑜等人早就召開記者會,提出相同訴求,至今仍不見草案內容,反觀日本與南韓,幾十年前便已制定全國性的營養午餐專法。

教部:蒐集彙整資訊

教育部表示,部版「學校午餐條例」草案已於二○一九年公告,經多次公聽會及座談會,目前名稱調修為「學生午餐及飲食教育條例」。

考量偏鄉學校供應午餐、經費編列、人員配置規畫等議題仍需討論確認,為讓專法立法後能順利運作,已先行推動公立國民中小學午餐廚房精進計畫等,蒐集彙整資訊後作為訂定午餐專法的參考依據。

教育部表示,現訂有「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包含盡量不使用魚、肉類半成品,油炸一周不超過二次,供學校依循。將持續依相關法令,結合行政院食安五環等方式,維護午餐供應品質。

營養午餐 教育部 廚房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