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學校午餐採用水產品不容易 業界說出「主要關鍵」

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即時報導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記者陳正興/攝影

農委會推三章一Q國產食材入校園,其中水產品覆蓋率達95%,去年加上班班吃石斑政策,學校午餐的水產採購量達5900公噸;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表示,他有夢想,國內的學校午餐要超越日韓,從小吃在地食材;但其實受限於食材價格相對高昂,以及加工處理費用高,價格使然,其採購有先天的條件限制、影響意願。

農委會漁業署今舉行校園午餐採用國產水產品推廣活動,希望學校能多採購國產魚,當作學校午餐食材,過去每人每餐補助3.5元,現在每人每餐10元(偏鄉14元),應該更有餘裕可以採購國產魚,但實際上採購品項仍以成本為主要考量;現場也擺滿處理過後的冷凍國產魚片、魚丸、魚丁、花枝排、魚漿甜不辣等,希望讓團膳、廚師可以方便採用入菜。

陳吉仲表示,他有夢想,看到美國的學校早餐午餐有多好,因此菜總統的新農業政策食安五環內,讓學校午餐採用在地食材,一路走來艱辛,現在每人每餐追加到10元,才可以開始供應水產品,去年鬼頭刀、台灣鯛供應超過5900公噸,今年到4月逾2400公噸,到後來供應的石斑魚;他希望未來台灣學校午餐可以超越日韓,不要如過去學生吃學校午餐,一個台灣好幾個世界。

農委會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希望至少每個月,可以提供一次水產品進入學校午餐。

全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表示,過去因為地緣、或是經費不足,部分學校於產品較少吃,經過多年漁民團體的推廣,過去一個月一到兩次,現在有的學校校五每周可以吃到一次,吃的品項包括台灣鯛、鱸魚片、鮪魚丁、魚丸、烏魚等都有。

新北市餐盒公會理事長魏勝哲表示,對團膳來說,海鮮類是比較容易腐敗、相對有食安疑慮,加上有刺、甲殼類,較易引起過敏,價格偏高,因此會較少使用,現在因為獎勵金加入,至少一個月要採購一次新鮮的魚,要讓學生養成吃魚習慣。會挑選的魚,比較偏向國內生產、大宗、平價魚種,鯰魚、虱目魚、還有之前專案獎勵的石斑,但應該沒有後續了,因為單價比較高。

也有漁業界人士表示,台灣是亞熱帶國家,沿近海捕撈、養殖成本、處理分切的成本都太高,實際上被學校午餐採用的魚比例還是很少,比如虱目魚也不是虱目魚肚,而是魚柳;加上要入學校的水產品,要符合三章一Q的水產魚種可選的不多,要夠大、還要能片、分切,成本、運送規格門檻要求非常高,不是官員說的這樣輕巧。

他表示,經費提高狀況下可以多採用,但現在價格變貴、產量更少,沒有這麼多可以片成清肉的大魚,學校有的想吃,但沒有充足貨源,團膳也難達到。

農委會漁業署今舉行校園午餐採用國產水產品推廣活動,現場也擺滿處理過後的冷凍國產魚...

農委會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