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每5個大學教授 就有1人認為學習檔案無助升學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大學教授如何看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台灣大學社會系舉辦50場座談,邀大學端和高中端坐下來討論這項108課綱新制,並調查參與活動的347名大學教授,約每5名教授就有1人認為,個人申請主要還是以學測成績為依據,檔案中的「課程學習成果」對升學幫助不大。

曾有高中教師分析,並不是每個學生都積極上傳檔案,通常私立高中上傳件數多於公立高中;和明星公校相比,部分社區高中上傳率較低。有高中教師為交件太少的學生感到緊張,但這項調查發現,19.7%的大學教授認為,個人申請主要還是以學測成績為依據,課程學習成果無助升學。

另外,課程學習成果雖要經高中學校教師認證,是與傳統書面審查最不同之處。不過,有13.6%的大學教授不同意「課程學習成果更具公信力」,認為課程學習成果和傳統書審資料差不多。

學習歷程檔案也助長相關補教事業,出現包套代寫等服務,埋下拉低公信力的地雷。對此,93%受訪大學教授認為,如果學生的課程學習成果作品是由補習班或他人代做,大學教授能在面試中問出來。不過有7.1%,也就是約24名教授,認為自己可能或完全問不出來。

調查結果還指出,90%教授認為課程學習成果有助生涯探索。但聯合報日前採訪體制內高中生,學生普遍認為製作檔案浪費時間,他們並未因此釐清自己志趣。

一名高中應屆畢業生向本報分享,高中生課程、活動多,「課程學習成果」通常都是在截止前熬夜趕出來的,大家短時間內的想法也都差不多,檔案就像工廠流水線一樣產出,另外撰寫的心得、讀書計畫等,大多都是空話。

另一名學生觀察,高中生確實認為「學習歷程檔案要對準目標科系準備」,但事實上,班上很多同學,高一時並不確定自己的目標,卻為了上傳檔案,乾脆和大家一起對準醫科、電機等熱門科系來努力。

學生還自認上傳件數過量,耗費青春。一名台北市學生分享,他平均一學期交3到4件課程學習成果,但覺得有些根本用不到。比如他在教師鼓勵下,交過國文和家政的作品,基本上與他想推甄的數學系無關,只是為了衝量。

全國19.7%的大學教授認為,大學個人申請主要還是以學測成績為依據,他們並不認為...

對此,台大社會系調查指出,學生出現製作許多科目作品、學習負擔大的情況,有87%教授認為「學生只要選擇幾門有興趣的科目製作就好,不必每科都做」。

升學 108課綱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