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恐增百所瀕退場私校 學者籲朝4方向轉型求生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正在立法院審議,教師工會主張私校退場後校產充公,但私校主管反駁,指私校是辦學者當年出資建立的事業,如今國內人口銳減、教育部補助未增,當然會想另闢生路來延續既有資產,並鼓勵瀕退場學校循改辦幼兒園等4種方式求生。

大學校長會議甫落幕,國立大學校長關注年改後銳減的退休金等議題,私立大學校長則齊聚研商少子化下的生存之道。外界預估,5年內還會有40所大專院校、53所高中面臨退場問題。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發表專題演講分享,私校可循4種常見的模式改辦,第一是「向下紮根」,也就是改辦幼兒園、小學;第二種是橫向延伸,如設立長照機構、健康中心;第三是異業結盟,比如與國防部合作,設國防學士班培育國軍;第四是由外部單位承接,比如企業出資改辦興國管理學院,成為如今的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唐彥博提到,私校面臨缺人、缺錢等「五缺」困境,要靠著找出定位走出特色,具體作法包括結合產業,安排學生銜接職場,或提供實務課程、重視實習和就業輔導;或可向內落實教學品保機制,避免師生權益受損的情事發生,同時向外開拓境外生來源來謀生。

教育學者、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分析,早期私校董座「捐資興學」,傳到下一代、第三代,目前普遍觀念是「投資辦學」,學校若關了、財產充公,恐讓董事家族感到不光彩。教育部若開放私校退場後,財產維持私有,才能促進私校活化轉型,或與公校合併,以維持高教整體品質。

不過,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不支持私校輕易改辦其他事業,他說,許多私校因少子化陷財務危機,除收取學費、政府補助、社會捐助、產學合作外,建議私校在既有的編制中活化校產,比如日前有私校將閒置校地改為停車場,或像美國允許大學透過體育活動增加收入,都是可行方向。

少子化持續,私立大學、中學經營不易,大學校長建議朝「向下紮根」等4種方向改辦。本...

尤榮輝也說,有心辦學的學校需要財源,建議教育部建立學費浮動調整機制,雜費也應依物價指數調整,才能維持私校營運。若政府什麼都不做,恐怕連好學校都得節撙開支、大量解雇教職員,不但造成失業,也降低教育品質,最後辦學者、師生都成輸家。

教育部 幼兒園 少子化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