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調查2.0/學習歷程背離初衷亂槍打鳥 完美檔案背後的血汗學生

聯合報 記者游昊耘/專題報導
學習歷程檔案三年最多上傳十八件課程學習成果,但高中生製作的作業量倍數增長,有些高...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上路一年多,現場亂象叢生。學生為了做出老師、家長認可的完美檔案疲於奔命,背離檔案多元探索的初衷。

教育部國教署明定,學習歷程檔案三年最多上傳十八件課程學習成果,但高中生製作的作業量倍數增長,一學期要做六至十份學習心得、報告,三年下來最多要寫六十份作業,成為另類的軍備競賽。

「每學期都傳好傳滿。」台北市中山女中高二學生小佳(化名)說,就算老師不強迫上傳,但大部分學生「不確定教授想看什麼」,通常老師派的作業都會做好做滿,加上作業大多列入平時成績,學生不敢不寫。

老師猛退件 學生累到心死

一學期內,小佳完成十件課程學習成果,公民寫小論文、地理剪影片,大部分是段考完的暑假前期熬夜趕完。同一學期,台中女中高一學生小花(化名)也完成十二件多元表現,包含英檢、競賽、幹部與社團經歷。

就算寫完作業,還可能被老師退件。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許麗吉說,有學校明知初衷,依然規定課程報告「沒有九十分不能上傳」;也有老師以為課程學習成果的認證標準是沒有達到自己的標準,就不能通過審核,導致學生被退到死心。

不停退件累積的負面情緒也是問題。台中市長億高中化學老師倪行健指出,越乖的學生越容易擔心作品不夠好,為了做更好的檔案已經擠壓學科學習時間,若再遇求好心切的老師多次退件,「高一到高三累積的疲累感不容小覷」。

選班長激烈 兩輪投票才選出

為了豐富學習歷程檔案,學生忙得像八腳章魚,幹部、大學營隊、志工服務都要比。小花說,幹部的瘋搶程度是「連各科小老師都要抽籤決定」,班長、副班長也是十幾位學生經過兩輪投票才選出來。

大學營隊、志工服務也是爭相搶奪的稀有資源。即便醫學系營隊有留專屬名額給明星高中,但小花說報名人數場場爆滿,需經過一輪海選、面試,才選出廿位學生。連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志工服務,也要費時兩天面試,篩出六十位志工。

家長盯著看 學習自主成空言

家長的焦慮也讓孩子更想做出完美檔案。陳姓家長說,家長群組都會討論哪裡有營隊、資優比賽可報名,「能加分的都報報看,每學期參加一、兩個比賽或考英檢」,孩子在半推半就之下,兼顧愈來愈多校外活動。

台北市教育局還創立親子帳號,方便家長及時掌握學習歷程檔案上傳進度。「高中校長說綁定率太低,還呼籲家長快點綁,很震撼。」清大招生策略中心主任王潔指出,檔案用意要學生自由探索、及早定向,若連上傳內容都要家長監督,「被盯著才展現的自主學習,反而看出學生學習有多不自主。」

專家:貪多只會導致厭食

針對作業爆量,許麗吉建議,開學前各科老師應達成共識,確定這學期哪些科目要出報告,「不要全部擠在一起」,國教署也應加強入校宣導,老師認證課程學習成果的標準是確認學生的作品是否為課內產出即可,「決定成果優劣,讓大學教授判斷」。

王潔也提醒,大學教授只看得到三件課程學習成果、十件多元表現,學生專心製作質量高的幾件作品就好,「少做一點沒關係,不樂見做太多導致厭食。」

▍延伸閱讀:

【課綱大調查2.0】大學教授看學習歷程檔案亂象:恐加大貧富差距

面試 北市 投票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