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調查2.0/書審造假 七成五教授最反感

聯合報 記者游昊耘/專題報導

聯合報民調顯示,大學教授審查書審資料的前三大忌分別是抄襲造假(百分之七十五點六)、流水帳重點不明(百分之六十一)與誇大其辭(百分之四十)。學習歷程檔案上路後,代筆業者卻明目張膽地在校門口、電商平台招攬生意,教授對書審資料的不信任恐怕只會更嚴重。

聯合報取得五百四十二份大學教授的回應,其中超過四百位教授都視「抄襲造假」為書審資料最大忌。過去審查書審資料,教授看過太多造假亂象,「坊間業者代勞,學校與家長介入」、「每個同學都寫得多想讀本系,結果六個系都寫一樣」、「面試才能找到適合學生」,甚至有大學教授直言,書審資料已經淪為「比賽說謊能力」的競賽。

民調開放教授留言,大學教授直言,最想看見學生的個人特質與真實能力,但由於代筆或顧問加工,甚至是高中端的輔導協作,都讓教授難以信任書審資料是真是假。有公立大學教授說,高中端對大學科系的認識還停留在「想像階段」,呈現出來的書審資料與教授期待落差極大,「學習歷程最後流於『量化競爭』,大學依然找不到適合的學生」。

為了防範抄襲,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特別建立資料比對機制,但中山大學財管系副教授唐俊華認為,就算系統抓得到抄襲,但客製化的代筆難防,大學教授也不一定能辨識是否代筆。唐俊華說,只要學生「做好十足準備」,書審資料、面試都表現得萬無一失,教授很難找出代筆痕跡。

大學教授認為,「這個制度只會讓補習班越來越多、學生造假吹牛更厲害」,也有大學教授建議,國教署應思考如何杜絕補習班、代筆介入的問題,避免書審資料改來改去,「最後還是流於形式,不被信任」。

大學教授 抄襲 補習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