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醫院消極 滋長暴力

聯合報 記者許政榆、陳雨鑫/台北報導
國內研究指出,六成醫事人員曾在醫院內目睹或遭受醫療暴力,醫療暴力以「言語暴力」最...

據國內研究指出,六成醫事人員曾在醫院內目睹或遭受醫療暴力。醫療暴力以「言語暴力」最多,造成醫療暴力,最常見的原因包含醫病溝通落差、醫事人員對患者觀察不足等。專家認為,醫療院所醫療暴力事件持續不斷,與醫院多採取「息事寧人」態度有關,當員工遭暴力對待,多半希望醫護隱忍、道歉,案件量恐只是冰山一角。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醫改會盤點過去研究發現,較容易發生醫療暴力場域及時機,以急診室、精神病房、候診室等為多。急診、候診的暴力事件起因,大多是等待的家屬內心焦急,希望獲得緊急處置,導致當下情緒失控;精神病房則可能是患者有精神疾患問題,而產生暴力事件。

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周志中表示,以急診室而言,暴力事件型態,最多是酒醉鬧事,再者為精神疾病患者,第三種原因則是醫病對於醫療處置有期待落差,第四則是不耐久候,過於焦急,無法控制情緒。

相較於醫師,護理人員更容易遭受到暴力對待。台灣護理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護理師常面臨各種不合理要求,不少患者把護理人員當使喚對象「你去幫我倒水」、「遙控器壞了幫我修」等要求時有所聞,當護理人員拒絕,則可能引來辱罵。

陳玉鳳表示,患者到院就醫,大多希望「快速」獲得照顧,醫院通常處於「以客為尊」態度,導致患者養成惡習,稍有不滿就對護理師產生肢體、語言衝突,而多數醫院常息事寧人,員工也無申訴管道,醫事司公布的醫療暴力事件統計,真實準確性令人質疑。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去年頒布「醫療機構職場不法侵害預防指引」,陳玉鳳表示,各醫院應該要有職安委員會存在,但卻鮮少看見有執行相關業務,甚至醫院同仁「也不知道有沒有委員會存在」,通常只在醫療暴力事件發生、登上新聞版面時,礙於風頭上而做個演練,事件過後卻沒有改變,從過去至今,醫院都會宣示醫療暴力零容忍,但未有積極預防作為,根本是「雷聲大雨點小」。

醫療暴力 患者 護理師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