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考量產業特性 00850追求有腦ESG

經濟日報 記者黃力/即時報導

《氣候變遷因應法》經立院三讀通過,將2050年淨零碳排入法,並將對碳排大戶徵收碳費,最快2024年正式上路,投資人關注被點名的鋼鐵、水泥、石化等碳排大戶將首當其衝,而自己手上的ETF成分股是否投資。身為台灣第一檔ESG ETF,元大臺灣ESG永續ETF(00850)研究團隊指出,投資人不需就此封殺碳排大戶,列入投資黑名單,不妨從國內外知名ESG指數對成分股的篩選,了解哪些企業更符合ESG。

立法院會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全案正式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標榜低碳排,2021年透過電動車等產品,一年就減少840萬公噸的CO2排放,較前一年進步68%,2022年卻被標普道瓊指數公司從標普500 ESG指數中剔除,理由包含工作環境惡劣、種族歧視、多起行車事務傷亡訴訟等爭議事件,甚至還有併購案爭議影響股價表現,證明低碳排不等於高ESG。

元大臺灣ESG永續ETF研究團隊說明,ESG評估標準少不了碳排,但不能只有碳排,以元大臺灣ESG永續 ETF(00850)所追蹤的臺灣永續指數來說,低碳轉型只是14項ESG評鑑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同樣重要的水資源使用、環境保護、人權與社區、勞動基準、公司治理、稅務透明度等,評估範圍更客觀及多元。台灣永續指數成立以來,指數總報酬率104.0%,優於台灣加權指數總報酬率96.3%。

從特斯拉的例子可以看出,真正的ESG應要基於個別產業特性,進行全方位考量,並重視企業改善決心與努力,而不是僅以低碳排作為唯一指標。

像國際知名的ESG評比機構如明晟(MSCI)、晨星(Morningstar)所使用的資料庫,均是從該企業所面對「個別產業風險」角度評分,例如台積電(2330)身為晶圓代工龍頭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要樞紐,首要面對的ESG風險並非碳排放,而是公司治理(經營權、董事及薪酬制度)、監督非法行為(詐欺、行政不當、洗錢、違反反托拉斯法等)、人才培育、避免爭議性供應鏈、水資源風險管理等;還有南亞(1303)在碳排放控管、有毒物質排放控管、化工安全等ESG項目均領先同業。

就投資實務面來說,如果投資只考慮單一因素做取捨,產業特性差異很可能使得投資組合「偏食」,例如碳排大戶的鋼鐵、水泥、石化等永遠不被考慮,持股可能多落於輕資產產業如金融業、觀光餐飲業等。建議重視ESG相關主題及投資組合分散性的投資人,可以考慮全方位結合E(環境)、S(社會)、G(公司治理)與財務指標篩選的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

ESG ETF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