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官商搶當爛好人 缺蛋淪三輸

聯合報 本報記者胡瑞玲

全台缺蛋問題愈演愈烈,蛋價卻遭「無形的手」干擾凍漲,引發蛋農及蛋商不滿,揚言再凍漲就無限制休市。農委會與蛋商公會都想當「爛好人」,不願積極處理,最終陷入政府、蛋商和消費者「三輸」局面,兩手空空、搶不到蛋的民眾不禁要問:究竟誰該負責,讓他們買到蛋?

國內蛋荒問題及蛋價屢創新高,除歸咎極端氣候、禽流感等造成蛋雞死亡、產蛋率大幅降低,最大的問題是部分蛋農私下高價販售,導致市場價格遠高於公定價,讓消費者缺蛋及漲價的感受更明顯。

國內過去不是沒有遇過缺蛋危機,蛋商公會也有一套應變機制,缺蛋過渡期會微幅調漲蛋價,除可讓消費者接受,也讓蛋農及蛋商的虧損降到最低;但今年受到極端氣候、成本增加、疫病等原因,國內缺蛋狀況遠比過去嚴重,雞蛋產銷欲依過往機制調漲蛋價,卻幾度因政府強調絕無介入的「官方壓力」而凍漲。

無法繼續虧損的蛋農因此反彈,提出誰出高價就賣誰的;而蛋商面對龐大需求、超低的產蛋率,不得不高價收購,導致惡性循環;混亂的市場價格如同雪球般愈滾愈大、愈喊愈高,卻無人阻擋。

在市場價格崩壞的時候,最應出面穩定情況的農委會,及主導價格的北市蛋商公會,卻都只想當「爛好人」。

農委會兩手一攤,僅一句「尊重市場機制」,試圖撇清關係,但政府刻意抑制產地與批發價,早已被蛋商詬病;蛋商公會過去雖有機制,但相關機制被打破後,礙於不敢擋人財路,加上蛋農無合約管束,只能瞪大雙眼看著價格哄抬,由買不到蛋的消費者概括承受。

去年起,台灣民眾就不易穩定地購買到蛋,今年缺蛋狀況更嚴重,這個問題不會就此打住,年底秋冬之際,雞蛋產量問題將再成關注焦點。

儘管強調不干涉蛋價調漲,但農委會作為主管機關,仍應與蛋商公會合作,積極與蛋農溝通、協商,協助公會建立一個更完善、健康的配套措施及機制,而非坐視問題惡化。

蛋價 農委會 雞蛋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