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長榮航空危機處理不及格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國籍長榮航空因地勤人員發動休假抗議,造成許多航班延誤,身為受害者的角度觀察,該公司在處理本次事件上有很大的瑕疵。

長榮航空長期在國際航空的排名名列前茅,據該公司官網公布的國際知名航空專業評鑑網站AirlineRatings.com去年7月發布最佳航空公司大獎(Airline Excellence Awards)的評選結果,長榮航空榮獲「2022年全球二十大最佳航空公司」第8名,是台灣唯一入榜的航空公司,可謂是「台灣之光」。

筆者因為工作需要以及愛好旅遊,經常有出國的需求,長榮航空就成為筆者的首選,此次出國訪問還是選擇長榮,竟遇到地勤不滿年終差別待遇而集體請假事件。

員工在既有的管道無法爭取合理待遇時,有必要選擇罷工向雇主抗議,以爭取權益。從中華民國憲法第14條集會結社自由權、第15條生存權及工作權等規定觀之,罷工權原本就是憲法所保障的勞工權利,惟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4條第一項卻限縮「工會非經會員以直接、無記名投票且經全體過半數同意,不得宣告罷工。」導致勞工被迫改採集體休假等方式,向雇主施壓。

另有人主張,交通事業勞工應提前告知或是避開連續假日,以降低對社會的衝擊。然而,勞工採此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對雇主產生壓力,以突襲方式最能達到效果,要求勞工事先採取相對應措施,顯然過於苛責。媒體揭露長榮集團對地勤的待遇,讓人對其待遇感到憤怒。尤其,筆者同時也遇到雇主無預警實質減薪,更對其遭遇深感同情。

長榮航空並非第一次遇到類似的事件,2019年就爆發空服員大規模罷工事件,理論上應很有經驗,應已建立SOP處理程序,事實上處理過程卻多有瑕疵。

首先,未誠實告知延後的原因:登機延後係機場常有的事,筆者的航班卻在登機後長時間等候,讓乘客感到緊張。此時只要明白告知旅客事實,多數人應能理解。惟機長僅廣播告知航班將延誤,而未說明原因。私下詢問空服員,其將問題推給桃園機場。旅客看著機門遲遲未關、空橋工作車未駛離,起飛前突然宣布要加油,機門關了數次才完成,均讓乘客有機件故障等疑慮。

其次,未及時採取因應措施:延誤約90分鐘內,空服員除提供一杯白開水外,就以尷尬的眼神與乘客大眼瞪小眼。此時若能開啟電影,提供小點心及飲料,贈送小孩玩具,就可安撫乘客的情緒。

第三,未提供補償方案:縱然此次延誤的時間沒有上次2019年罷工事件長,乘客仍對該公司信心大打折扣,有智慧的企業,若能適時提供補償措施,即使價值不高(如五百元機票或官網購物優惠券),都能降低其傷害。而不是只對旅客的不便深感歉意,一句話帶過。

長榮航空爆發勞資爭議,桃園機場昨天起因長榮航勤員工請假,導致長榮航空多架班機延遲...

持平而言,長榮航空的各項細節均優於另一家老牌國籍航空,惟處理重大事件上,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吾等可從該公司網站沒提到的另一項排名看出端倪,九月知名航空服務調查機構Skytrax公布2022年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名,長榮航空已從去年的第7名下跌至今年的第18名。長榮若不記取教訓,未來排名恐將持續下滑。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