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美國對兩岸的收放策略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日前美國聯邦參議員葛理漢率領訪問團來台,還包括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等重量級議員共六人,均長期參與參眾兩院台灣連線,支持台灣不遺餘力,但幾乎在消息公開後就抵台,可謂保密到家。這是否與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原也規劃4月10日訪台,後因染疫取消而加以取代,確實非比尋常。

綜觀此團訪台時的言論,主調就是力挺台灣,並以推動正名駐美代表處來進一步掏空美國的一中政策,還直言美國與台灣都不會尋求與北京衝突,也模糊應對派兵護台議題,但仍引起中方強烈抗議。

若與3月18日拜登總統與習近平主席通話之後白宮的通告(readout)相比:「總統重申美國對台政策未變,並強調美國持續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則明顯可以看出美方兩岸政策的收與放。

當時是拜登主動,並對習近平改變對俄立場有所期待,因而上述通告並未如往常反對「兩岸」單方面改變現狀,看似只針對台灣。若再與2021年11月16日習拜首次視訊通話之後美方的通告比較,其中新疆、香港與印太等字眼一概消失,而此次議員訪台則是對於兩岸的平衡策略。

尤其,2024年巴黎奧運台灣正名運動也已啟動。日前美方拒絕台灣提出的一項軍售方案,以及限制台灣在帛琉的國際參與方式,確實有些突兀,但又好似都與抑制台獨有關,值得關注。

但另一方面,日前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曾提出兩岸「互相承認主權」論,駐美代表蕭美琴投書華盛頓郵報,指出台灣在任何時候都不曾是中國的一部分,兩者都是源於蔡總統的兩岸「互不隸屬」說,但因同時發難,是否也是美方的另一手策略?或謂邱太三等的論述是目前台灣主流民意,但烏克蘭的西進政策不也是主流民意?

其實,美方對台的政策,在本質上也與戰前極力拉攏烏克蘭的方式十分類似,但在事發之前又言明不會派兵只會軍援,故使得烏國陷於孤軍奮戰。而台灣一味親美,以期獲得更多外援抗中,自然是美方的主要目的。但此一作為的敏感度極高,再看烏克蘭的情況,乃由逐步親美的量變導致戰事突發的質變,以至於一發不可收拾,國不成國,家不成家。

從另一角度觀之,回顧美國的兩岸政策可知,美方始終是兩面下注。在與北京建交之後,台灣關係法出爐,在817公報公布同時,對台「六項保證」產生。就連前蘇聯也曾是在政府層面支持蔣介石,而卻以「第三國際」來支持毛澤東,以至於在1949年初共軍過江之前,還提出國共「劃江而治」,這些都是大國的策略。

因而可知,當前美國對台的收放手法,在兩岸之間與在台灣內部都極為類似,端視美方利益的走向。若要避免大國操弄與兩岸生波,當前有關兩岸主權的問題就必須極為審慎。

美國聯邦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葛理漢(右四)、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

比如以往兩德「基礎條約」所稱,雙方之間的關係是定義為「睦鄰友好關係」,以及兩岸或可用「相互尊重各自政治實體地位」,盡量避開「主權」與「承認」等國際公法用語,才可能會有所進展。而所謂主流民意,還必須在兩岸與國際的氛圍中加以檢驗,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愛台主流民意,也才能力抗美方的策略,以避免演成糖衣毒藥。

美國 烏克蘭 巴黎奧運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