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既然經濟表現不差 兩岸為什麼要對話?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當大家苦口婆心的勸蔡總統要做實事恢復兩岸對話可能性時,她可能會哈哈大笑的反問:為什麼要對話?

最近有兩件事值得注意:首先是蔡總統在2021年的新年談話。在兩岸關係部分,她的發言基本與去年國慶演說雷同,總統文稿一向詞藻華麗,文膽如此處理,應該是上面有交代,這種複製貼上的發言,是虛應故事的表現:蔡沒有要跟中共談的意思,只是對美國與台灣民間要兩岸和平的一種回應。

其次是主計總處所公布之去年我國經濟成長率數據為2.96%,不僅高於全球的2.6%,也讓我們重登亞洲四小龍之首。從近幾任政府表現看來,這個成績並不容易,從2011年至2018年統計資料可以發現,前幾年我國平均經濟成長率為2.8%,低於全球經濟成長率3%,在亞洲四小龍中落居後段班。

而從蔡總統執政以來,成長率最高是2017年的3.31%,與馬時期相比,除了因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使2010年成長看來較高之外,其他年份的經濟表現相比之下並不差,甚至沒有低到2015年的1.47%。如果說在兩岸政治僵持情況下,經濟還能有如此表現,蔡政府為何要打破反中神主牌,開啟兩岸對話?

或有論者認為,持續得罪對岸,中共或可學美對我經濟制裁,或者終止ECFA,因我對大陸出超實在太多了。據國貿局2020年12月11日所公布「我國對各洲(地區)貿易情形累計」資料,2020年至10月底止,台灣對中國(含香港),出口達1222.7億美金,佔台灣貿易出口總額43.6%,成長率達13.7%。即便扣除香港僅計算中國,出口仍達823.4億美金,佔貿易出口總額29.4%,成長率為10.5%。

但貿易制裁不會只出現於單邊,在中共與美國貿易戰方興未艾的情況下,大陸同樣需要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等公司的加持,就算中共想做,也不可能是現在。

那軍事打擊呢?中共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才剛呼籲美國,希望能重開對話重回正軌,此外中共又剛與歐洲完成投資協定談判,此時出手,不是一夕把這些努力打回原形嗎?以目前大局順利的情況下,也不太可能。

至於說經濟要超前部屬,台灣要為RECP簽署後的國際經貿情況預做準備等,我們可以先問蔡政府為什麼可以做到萬事不求人?有幾個因素:一是疫情,二是美國反中共氣候的形成。因為疫情,蔡政府阻擋兩岸交流順理成章,而美國無論朝野都有中共已是威脅的共識,不太會施壓台灣保持兩岸對話,也有理由助台參與新的經濟合作架構。蔡總統可以等著借東風,現在還不用著急。

如果上述說法還算合理,我們可以問:這樣的情勢要到何時產生變化?以疫情來說,西方專家指出,在疫苗問世後,可減少人際傳染,透過大規模施打,明年冬季人們或許可望回歸正常生活。但這是建立在變種病毒出現之前的預言,如果再把這個變數放入,恐怕還要再延後。到時就算蔡總統任期尚未結束,也到其施政末尾了。蔡總統可以安全下莊,並建立起她抗中保台完美典範的歷史遺產。對支持綠營的人來說,這是不是很棒的故事?

以上的分析,希望不是建立在一個現代民主制度的缺陷之上:短視近利漠視未來。把兩岸關係搞得這麼僵,可以預見中共這幾年一方面會準備斷絕對台積電等公司的依賴,另方面則不會經濟制裁台灣,以待最後決戰時機的出現。

蔡英文總統元旦在總統府發表談話,針對萊豬、兩岸對話等議題發表看法。記者林澔一/攝...

相對於此,蔡政府對此準備卻是不足的。理論上如果真要切斷兩岸交流,最低程度應該要逐步分散台對大陸的經濟出口,但情況卻是相反: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含經香港轉口)占總出口比重在馬政府時代一直維持在40%左右,自蔡執政後,今年卻如前述上升到43.6%的歷史新高。我們雖然有點懷疑民進黨政府怎麼逆市場大勢而行,但還是希望看到政府更長遠的部署。至於未來問題,就丟給下任總統與台灣人民共同煩惱了。

中共 疫情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