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雄昇飛彈嚇阻功能 專家提醒:勿為政治目的招搖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台北即時報導

國軍今天(16日)清晨近五點時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地對地彈道飛彈測考,雄二E(雄昇)飛彈的身影首度曝光,對此學者認為,我方研發可以攻擊大陸的反制性武器,固然不足以改變台海軍事態勢,但對於增加軍事上嚇阻力,的確具備一定效果。然而這些裝備究竟敏感度極高,相關訊息的曝光,或許有助於民心士氣或政府聲望,但對於國防安全係數的影響未必是正面,尤其可能影響到我方關鍵技術與硬體的引進,不可不慎。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說,軍事上本來就是攻守一體。近年來成為話題的外購或自製武器,基本上「盾」的成分較大,如果國軍在防禦之餘,也能夠擁有「矛」,雖然兩岸量體懸殊,以我方的數量與性能,不足以改變台海的軍事態勢,甚至未必能改變如果開戰的結果,但是對於增加軍事上的嚇阻能力,絕對是正面之舉。而從俄烏戰爭等例子可看出,戰爭具備極高度的消耗性,因此任何裝備都需要累積一定的數量,才能發揮足夠的效用。

黃介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國民黨提供
雄昇(雄二E)飛彈發射成功,外界首度拍到其型貌。記者劉學聖/攝影

至於我方反制打擊武器的研發與量產部署,是否應該對外曝光甚至展示?黃介正對此表達憂心,認為最好方式還是可做不可說,「悶聲幹大事」,否則可能弊大於利。他指出,如果研製的成果尚未成熟,真正實力不及對外的宣傳,如此言過其實,對於國防安全係數並非正面效果。尤其台灣政治情境非常特殊,華府對我方研製攻擊中國大陸的武器,至少公開層面不會支持,因為反擴散、技術管制仍是美方一貫主張,甚至對台灣政府當局也未必足夠信任。一旦台灣的攻擊性武器成為熱門話題,對於我方研發或製造這些武器,所需的關鍵性技術或零附件,取得難度都會因此變高。另外,各方面資訊曝光多了,外界也就可以推測其性能,甚至回追某些關鍵零件的來源,這對於我方後續的量產與研發,同樣也是利空消息。

彈道飛彈 國軍 黃介正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