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冷卻了?
兩岸婚姻大退潮
三段兩岸婚姻的告白
四個兩岸婚姻的考驗
兩岸同志何時能婚?

兩岸通婚大退潮與兩岸經濟發展台灣政策不友善兩大因素有關。

看兩岸婚姻四階段
資料來源/內政部、立委林麗蟬辦公室

兩岸自1987年恢復民間往來後,兩岸通婚數量逐漸增加,至2003年達到高峰,內政部統計,當年兩岸結婚對數達3萬4109對,佔該年全台總結婚數近2成。

但2004年卻驟跌到1萬1886對,大減2萬多對。原因推估與2003年當年為防範兩岸非法「假結婚」,台灣官方建立兩岸通婚「面談機制」有關,結婚難度變高。

此後長達近10年,兩岸婚姻對數維持在1萬多對,呈穩定趨勢。

直到2014年,兩岸婚姻對數跌破萬對,僅剩9944對,之後幾年逐年下降,2018年結婚對數僅6811對,創下統計以來最少紀錄。

兩岸婚姻的性別分布也逐漸翻轉。早期「陸女嫁台男」性別比例占絕大多數,以2004年為例,「陸女」比例高達98.2%,「陸男」僅佔1.8%。

2018年「陸女」比例下降到87.5%,陸男增加到12.5%,「台女」嫁「陸男」比率越來越高。

原因一:北京、上海人均GDP逼近台灣

早年台灣經濟起飛,生活條件優於大陸;但大陸近年經濟和軟硬體建設都逐年提升,人均GDP成長快速。攤開兩岸近20年人均GDP數據,2018年大陸人均GDP約9732美元(約台幣30萬),雖仍低於台灣,但相比2000年873美元增加8859美元,穩定且持續上升。

大陸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人均GDP更已逼近台灣。「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理事長鍾錦明指出,不只一線城市,大陸很多二三線城市現在也很進步,反觀台灣,經濟發展停滯、政黨惡鬥嚴重,看不到未來發展前景。

原因二:台灣政策不友善

被陸配視為「不平等」的台灣政策,是兩岸婚姻「冷卻」的另一原因。以身分證取得為例,陸配需住滿6年才可申請,外籍配偶僅需4年。據移民署截自2019年6月的統計,陸配取得身分證的比率僅38%,遠低於外籍配偶的67%。

大陸「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負責人認為,兩岸通婚數量減少,是兩岸社會經濟水準差距縮小、兩岸婚姻逐漸恢復理性的表現。早年兩岸婚姻具有「盲目性」,且大陸配偶絕大多數為女性,如今在大陸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下,定居大陸漸成兩岸婚姻家庭的主流選擇。

婚姻的酸甜苦辣人人不同,
歡迎大家分享你/妳的兩岸婚姻故事

LINE分享給朋友

製作人:洪欣慈

採訪團隊:羅印冲、林則宏、許依晨、洪欣慈

影像:林伯東、劉學聖、余承翰

設計:蘇士堯

網頁製作:謝化挺

製作單位:聯合報新媒體中心、視覺設計中心

監製:聯合報新聞部

201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