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蘋果進行式》作者:Apple Car將是下個革命產品

外電最新消息披露,首款Apple Car最快2024年底至2025年發表。(路透)
外電最新消息披露,首款Apple Car最快2024年底至2025年發表。(路透)

在共同創辦人賈伯斯逝世十年後,蘋果盈利能力突飛猛進,創新的光環卻逐漸退去。《紐約時報》記者米克爾在新書中以充滿人味的筆觸探索這其中的緣由,並向台灣媒體分享他眼中的蘋果正遭逢哪些挑戰。

顏色變多、相機像素升級、續航力延長,還多了個「動態島」。iPhone 14系列不慍不火的更新,全球銷量仍獲分析師看好。似乎證實了部分蘋果(Apple)批評者的看法:靠著服務業務與漸進式優化iPhone,來賺進大量現金,賈伯斯(Steve Jobs)領軍時期的顛覆性創新能量卻已不再。

追蹤蘋果多年的《紐約時報》(NYT)科技記者米克爾(Tripp Mickle),在9月於台出版的《蘋果進行式》(After Steve)中,試著透過深入勾勒後賈伯斯時期的兩名蘋果關鍵人物,來探索這個觀點。

現任執行長庫克(Tim Cook)與已離任的前首席設計長艾夫(Jony Ive),同樣悲痛於上司的離開,同樣想要守護賈伯斯留下的遺產。但不同的性格與視野終使兩人分道揚鑣,這對於做出全球十多億人手中智慧手機的這家公司來說,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iPhone難再有大幅度創新,Apple Car有機會帶來變革

在22日接受台灣媒體聯訪時,米克爾指出,首支iPhone在2007年推出,至今已經有15年了。「當產品來到生命週期的某個節點,就很難再做出創新,引入過去做出的那種大幅度躍進。」米克爾說。

在公眾的期待(與壓力)下,蘋果仍然試著推出革命性的產品。米克爾認為至少有兩股努力在朝此方向邁進。這也呼應書中的兩條人物敘事線。

一條是艾夫領導的設計團隊。雖然米克爾認為,在2015年上市的Apple Watch沒有帶來與先前的新產品同樣程度的驚異度,銷量也不如期望。但他指出在艾夫監管下完成的賈伯斯遺作、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具有突破性的意義。

為了完成這座圓形建築,蘋果需要巨大的弧型玻璃,而這樣的玻璃從來沒有被生產過。為了達成蘋果的要求,製造商不僅開發出全新的玻璃製造工藝,甚至在歐洲建造了一座工廠來完成這筆訂單。

「於是建築師們開始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這種玻璃弧度與這樣的技術。」米克爾表示,「蘋果對新總部的需求與期望改變了建築界。」

米克爾指出,研發已久的Apple Car可能是值得關注的產品。他解釋,即使走向電動化,汽車產業的基本製程在過去數十年並沒有太大改變。如果蘋果能以類似的期許改變汽車的外貌、功能與想像,「Apple Car有潛力成為下一個真正變革性的產品。」

接班賈伯斯,庫克做到前上司做不到的事

另一條蘋果的創新努力,是庫克領導的商業策略。概地來說是在iPhone的基礎上加強發展服務業務,包括Apple TV+等訂閱服務與App Store上的消費。

「隨著持續改良iPhone,」米克爾說,「也將重心從銷售iPhone轉移到透過iPhone銷售其他東西。」與此同時,iPhone依然能在處理器、相機等基本功能上持續優化,做出足夠讓人願意掏錢買新機程度的改變。

消費者不一定認同這個商業策略,但至今這為蘋果帶來的財務益處是難以否認的。在庫克2011年接任執行長以來,蘋果的市值增加了2兆美元以上。米克爾說,「我認為庫克是企業史上最成功的繼任執行長。很少有人能如此有效地取代一名出色的執行長。」

賈伯斯逝世時,許多人擔心蘋果的未來。而庫克以財報表現證明了蘋果的能力。米克爾表示,有些與賈伯斯和庫克都合作過的人認為,決策較為激進的賈伯斯大概無法達成這樣的成就。

「你知道,」米克爾說,「賈伯斯可能會說,『今年開始我們不再生產iPhone了。』」

他們也認為,賈伯斯恐怕沒有庫克這樣的耐心與政治手腕,能在川普(Donald Trump)與習近平之間斡旋,帶領蘋果在美中貿易戰中殺出一條生路。

一時半刻難擺脫對中國高度依賴

庫克成功地在中國打造出精密且高效率的供應鏈,成為蘋果亮眼銷售成績的基石。但這其中也蘊含著米克爾眼中蘋果當前最大的挑戰。

在地緣政治緊繃、關稅戰威脅、中國人力成本上揚,以及清零政策對供應鏈造成的壓力等多方因素影響下,蘋果必須重新評估自己對中國的高度依賴。

蘋果已開始提升越南、印度的產能,但計畫仍在早期階段。同時,中國企業也在提收自己對蘋果供應鏈的貢獻價值,使得利害考量難上加難。

米克爾點名如台積電、鴻海等台灣公司,都是業界佼佼者,認為台灣企業在蘋果供應鏈轉型的下一波佈局中,依然會是關鍵角色。

眾人矚目AR/VR頭戴裝置,帶來新使用者體驗?

比起預計2026年才有機會亮相的Apple Car,下一個可驗證蘋果創新力的產品,會是蘋果昭示元宇宙布局的AR/VR頭戴式裝置。

米克爾指出,與Meta等其他元宇宙競爭者不同的是,蘋果引入了為Apple TV+製作內容的拍攝團隊,與執導多部漫威作品的強法夫洛(Jon Favreau)等好萊塢人才,來為自家產品發展差異性的內容。

或許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一項由工程師領導的產品。過去蘋果產品多是在設計工作室誕生,由設計師們決定產品外觀、使用者互動的方式。艾夫領導的設計團隊在賈伯斯的允准下,享有許多不成文的權限,幾乎不對設計師的想像畫下任何侷限。米克爾描述,設計工作室不僅是蘋果的尖端團隊,也是公司的風雲人物。

在賈伯斯離開後,這種由創造走向商務的觀念似乎也有所轉變。米克爾暗示,這與艾夫的離開也有關係。

一項不由設計師主導的蘋果產品,在使用者體驗上會有什麼不同?「我們得要等到產品到手時才會知道。」米克爾說。

(本文出自2022.9.23《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日熱門 本周最熱 本月最熱